第845章-《定秦曲》


    第(1/3)页

    在中国历史上,先面对善于骑射的敌人,并不是匈奴人,也非东胡人,而是戎人。笔趣阁Ww『W.ΩbiqUwU.Cc

    在这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戎人在“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个体系当中,对中原的国度或者是大部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后世很多关于军事方面的词汇,都有一个戎字。

    其中,较为代表性的则是由戎装以及戎马生涯。

    戎字本身作为军事方面的特有字眼,是否与戎人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文解字》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准确的说法:

    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於田猎。以习五戎。注。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按周礼司兵掌五兵。郑司农云。戈、殳、戟、酋矛、夷矛。後郑云。此车之五兵也。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兵之引申为车卒、步卒。故戎之引申亦为卒旅。兵可相助。

    故引申之义、小雅丞也无戎传曰戎、相也。

    又引申为戎狄之戎。又民劳传。戎、大也。方言。戎、大也。宋鲁陈衞之闲语。

    又郑诗笺云。戎犹女也。犹之云者、以戎汝双声而通之也。戎有读若汝者、常武之诗是也。又有读若輮者、常棣之诗是也。

    从戈甲。金部曰。铠者、甲也。甲亦兵之类。故从戈甲会意。如融切。九部。古文甲字。日部早篆下及此、小徐皆有此五字。大徐皆删之。由古文甲、小篆甲所异甚微故也。

    汉隷书早字平头、如小篆本平头。古文乃出头作。转写旣久。惑不能别。於日部及此删去五字。於甲篆则用出头者为小篆。别取汗所载异体为古文。皆非也。今一一正之。

    但是这不妨碍戎人的存在,对于先秦时期的历史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

    戎人是对先秦时期北方族群的统称,后演变成西戎。战国以后,西戎成为古代中原王朝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有时又称鬼戎。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析支、渠搜等。

    《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绲戎;翟、镕之戎;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皆位于陇山附近。

    又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周平王二十一年,秦文公击败西戎,“于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西羌是隶属于西戎的别支,从事牧羊,《说文》称:“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义》也说:“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以为号。”

    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铲足鬲,单耳罐与双耳罐。《史记?秦本纪》中曾记载许多与西戎族相关的来往或交战记录,如:“申骆重婚,西戎皆服”;“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