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10)-《定秦曲》


    第(3/3)页

    四、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每一位执政官在出征伐敌时,不管对方兵力多少,他所率领的部队总不会过两个军团,最多配属若干盟邦的辅助部队。这是军团训练有素的反映,也是他们对自身充满必胜信心的表现。他们认为,有两个军团完全足以应付任何一次战争的需要。我将根据军事法规范来叙述古时军团的编成。

    如果这一叙述略显晦涩或者不那么流畅,我也不该受到责备,那是这个题目本身难度实在太大所致。因此,对于这一篇记叙应当反复多次地读,专心致志地读,务求全面理解,牢记在心。无疑,哪一位皇帝确能把握兵法精髓,使他的军队不论多寡都能善征惯战,那他的国家必将无敌于天下。

    五、如此说来,只要我们能够精选到既富勇敢精神,又有强健体魄的年轻的新兵,能坚持四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天天训练,那就能遵奉我们战无不胜的君主的旨令,幸运地在他的领导下组建起我们的军团来。

    一旦军士们的皮肤上烙上无法去除的标识,就可将他们登记注册,随之要让他们立下誓言,这叫军人誓辞。他们要以神、基督和圣灵的名义,以皇帝陛下的名义起誓,陛下是除神之外人类尤其应当尊重和崇敬的对象。当皇帝一接受“奥古斯都”的称号,他就是尽善尽美、体现神的意志的代表,他的臣民就应当对他表示忠诚和崇拜,就应当为他做出殚精竭虑的效劳。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军士,只要他们认定谁是按照神的意志实施统治的,他们就会像为神服务一样地服务于他。如是,军人们宣誓将竭尽全力去做皇帝命令他们做的一切,将始终坚守岗位,为了罗马帝国的利益视死如归。

    六、一个军团有十个大队。第一大队在人员数额和素质上都要优于其他大队。编入这个大队的男子在出身和教育程度方面都是优秀分子。它荣持鹰帜,这是罗马军团的主要旗帜,同时也是整个军团的军旗。它是帝王们形象的纪念标志,也就是真正的神圣的军旗。这个大队有115o名步兵,132名穿着铠甲的骑兵,素有“千人大队”(cohorsmi1iaria)之称。

    它是军团的主体,当需要投入战斗时,布阵就从它排起。第二大队由555名步兵、66名骑兵组成,称作“五百人大队”(nettaria)。第三大队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通常要求这个大队的人员特别强壮,因为他们的位置在兵阵中央。第四大队由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组成。第五大队也是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编入第五大队的也必须是坚定强壮的军士,因为和配置在右翼的第一大队相对应,第五大队在左翼。这五个大队构成第一排。

    第六大队有步兵555名、骑兵66名,编入该大队的年轻的新兵应是精锐力量,因为在第二排里它的位置就在鹰帜和帝王图像后面。

    第七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6名组成。第八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6名组成,它的建制中应有无畏勇士,因为在第二排里第八大队位居中央。第九大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2名组成。第十大队也由步兵555名和骑兵62名组成,通常该大队也由优秀战士编成,因为在第二排里它配置在左翼。

    整个军团就由这样十个大队合成,总人数为步兵61oo名,骑兵73o名。在一个军团里不会出现少于这个员额的情况;有时,如果有命令不止建立一个千人大队的话,那么征募的人数就会大于以上的员额。

    ……

    从以上的内容描述,可以明确的看到当其时罗马军体制当中的核心——军团的编制情况,这一点对于研究罗马军事而言,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