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西方古典军事典籍(10)-《定秦曲》


    第(2/3)页

    而从内容来看,正如导言的描述一眼,卷二的篇幅很大程度上描述了罗马人的军事体制:

    一、军队[正如罗马人民的大作家、大诗人在其著作中所称,乃由武器加男子汉所合成,分为三大部分:骑兵、步兵和水师。骑兵部队之所以称作侧翼(a1ae)是因为恰如飞鸟的双翼从左右两面掩护着兵阵。如今人们亦称之为“执旗队”,因为骑手们挥舞着旗帜;现在这种旗帜也有称“火舌”的[注:称“火舌”的都是小旗。]。还有另一类骑兵,因隶属军团编制而叫军团骑队,穿戴护腿(ocreati)的所谓骑士队便是军团骑队的实例。

    水师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船称作利布尔纳[注:俄英两种译文对此词的处理均取音译,汉译随之,其由缘请参阅本书卷五之第三节。],另一部分是武装帆船(巡洋用)。骑兵守卫平原;水师保卫海洋和江河;步兵坚守高地、城市、平坦地和悬崖峭壁。由此可见,国家最需要的是步兵,因为它守卫的地域最大,而这支庞大的队伍所消耗的东西却最少。

    “队伍”(exercitus)这个名称的由来缘于其自身的基本作业,即队列训练(exercitium),这可使它永远不会忘记为何以这一名称称谓的要义。

    步兵也分成两类:辅助部队和军团。辅助部队一般由具联盟(socii)关系或者条约(foederati)关系的部落派出。罗马人特有的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通常而且主要由正规军团来体现。“军团”一词来源于e-1igers(选拔),这个词的涵义本身要求募兵者必须具备忠诚和勤奋的品德。一般说选入辅助部队的人数较少,而进军团的人要多得多。

    二、马其顿人、希腊人和达达尼人,总的说来都排方阵,而且每个方阵要部署8ooo名武装军士。高卢人、克尔特伊比利亚人,乃至大多数蛮族人在交战中每一方阵也常常要使用6ooo名武装军士。罗马军团一般有6ooo名战士做军事勤务,有时还会更多些。

    现在我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表述一下在军团和辅助部队之间有些什么区别。

    辅助部队在开赴战场时来自不同的地方,人数不一样,他们之间先前没有什么联系,训练不同,彼此并不熟悉,习俗也不一样。他们的作战方法不同,使用的武器各异。如果在交战之前共同战斗的各部队之间差异太大,要夺得胜利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再则,既然在征战中全体军士的运动和队列都必须按统一的信号和命令执行,要是过去大家从未在一起相处过,更谈不上十分默契地联合行动过,也就很难协调一致地去执行这些命令。可是,即便是这样的队伍,只要迫使它们天天用各种课目进行强化训练,不出一年,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辅助部队总是作为轻装兵配属于军团的战斗队列,在交战时与其说主要起配合作用,不如说是一支快支援力量。

    军团自身则有若干个重装的全建制大队,也就是有主力兵、剑矛兵、后备兵,以及类似于轻步兵的先头部队,即标枪投手、弓箭手、投石手、弩炮手的队伍;还有属于自己编制的军团骑兵。他们执行同样的命令,团结友爱,协调一致地构筑营地,操练兵阵,实施交战,在各方面都是完整一体的,不需要任何外部的支援,——这样的军团通常能够战胜任何兵力的敌人。伟大的罗马帝国便是证明,它就是依凭这些军团浴血奋战,打败了无计其数的敌人,这些敌人是经过选定的,有的则是形势提供了与之交战的机遇。

    三、有些部队至今仍然称作军团,但由于对过往年代的轻蔑,军团的坚强的实力已经衰败。当年人们获奖是因为英勇善战,而今则靠耍阴谋,施诡计;当年军士得到升迁是因为他们能吃苦耐劳,如今则是徇私情。再,在统帅的侍从们服役期满后,按规矩给服役证书,打他们回家;留下的空缺不再安排别人。

    有些人由于体弱多病不适于服役,理应退伍;另一些人开小差或者因各种偶然事故而丧命。若此,不要说是每个月,就是每一年也没有多少年青的新兵来补充军团的缺额。因此不管原先的部队何等的人多势众,从员额上讲它已经开始在萎缩了。军团人数之所以越来越少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它们的任务艰巨,武器沉重,责任重大,纪律严明。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往辅助部队跳槽,也是因为那边的劳务轻松,而获奖的机会倒反而更多。

    著名的老加图,作为军人在战斗中无往而不胜,他担任执政官期间常常率军亲征,他认定,惟有撰写一部兵书,才算为国家谋求更大的福祉。理由是英勇行为只能在一代人中留下记忆;能写出为国家造福的东西来,则可以流传千古。许多其他的人也仿效加图著书立说,尤其是弗龙蒂努斯,他的力作备受圣明图拉真所嘉许。对他们的教诲,对他们的训示我将务求表述得简明、准确。

    维持一支军队,不管你是殚精竭虑还是怠惰疏懒,都要支付同样的费用。至高无上的奥古斯都皇帝[注:“奥古斯都”一词原有宗教涵义,意为“诸神推崇之人”,后成为罗马帝国元和皇帝的称号。这里的“奥古斯都”是指本书呈献于的那位皇帝。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改元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

    他让马克西米安主管帝国西部,驻跸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他本人则主管帝国东部,坐镇小亚细亚的尼科美底亚(今土耳其的伊兹米特),两人均称“奥古斯都”。293年两位共治者各任命一名助手,称为“凯撒”(副帝),分别治理部分地区。这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同时规定,“奥古斯都”在2o年任期届满后交卸职权,让位于“凯撒”;两位“奥古斯都”将其属下的“凯撒”收为养子,并将女儿嫁给“凯撒”,以期用血缘婚姻关系保持世袭统治,防止非法篡位和宫廷政变。

    这种多帝同朝共治的制度延续了很久。下文“当皇帝一接受奥古斯都的帝号,他就是尽善尽美,体现神的意志的代表……”亦此义。如果由于您的旨意而使整军经武的强固秩序得以中兴,使您的先王们的瑕疵得到弥补,那不仅对于当今时代,而且对于未来世纪,都将得益匪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