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冷热兵器的取舍(上)-《定秦曲》


    第(3/3)页

    因为火门枪的不成熟,所以无论东西方,都是将火门枪作为一种辅助武器,比如用于堡垒的防御,或将火门枪与冷兵器构成在一起用于步兵野战。作战时,先用火门枪对对手进行先期火力突击,然后再用冷兵器杀伤。

    比如中国展的梨花枪、飞火枪,就是用装满铁砂、砒霜,使用黑火药喷射的竹筒或纸筒,绑缚在铁质枪头末端,作战时点燃,喷射令人刺鼻、眩晕、刺眼的烟雾。

    这实际上不算是一种杀伤武器,而是一种生化武器,用于干扰敌人作战,然后使用冷兵器刺杀。在中国方面,火门枪使用最有效的应该是东方明末清初时期起源于辽东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人手一只五眼铳或者三眼铳,每次冲锋时先打放五眼铳,然后拎着五眼铳当成重锤使用冲入敌军阵列。

    只不过这种五眼铳应该是使用药捻进行施放的,因为关宁铁骑肯定在快奔跑的马上施放的,否则不至于连置换武器的时间都没有,直接使用五眼铳当成重锤使用,而应换成更具杀伤效率的长枪或马刀,既如此,在快奔跑的战马上,使用常规的将烧红的铁棍或线香捅入火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我国,在烟花爆竹上很早就实现了通过药捻引燃火药达到延时施放的效果,

    而在火器上使用药捻实现延迟与连续射与屡见不鲜,比如一窝蜂火箭就是依靠药捻实现齐射或连续射的。

    所以关宁铁骑在战前将长度不同的药捻捅入火门中,用******压实,然后将这些长度不同的药捻末端捻合在一起,然后用油纸或布条缠绕使其固定在五眼铳上,避免脱落或受潮。在动冲锋前,或者在冲锋时的初期小步慢跑阶段,一手牢固夹持住五眼铳,另一手可解脱出来,用火折火把等明火点燃药捻后丢弃。

    然后骑士拽住马缰绳控制马奔跑的方向并稳定身体,用腿或用口令催动战马提,这时只要将五眼铳侧过马头大略对准敌军方向,捻和在一起的药捻同时被点燃,由于捅入各个铳火门的药捻长度不同,各个铳会连续并不断的施放,形成三或五法连射。连续射击后,骑手变夹持五眼铳为抓住五眼铳,并通过重力下落,使手滑落至五眼铳木杆的末端,依靠五眼铳很重的金属铳管作为打击兵器。这对于骑兵冲击严整的步兵阵列或骑兵对冲,均占有先机。

    普鲁士骑士是最早装备和使用小型火门枪的军队,骑士们全都一人挎一支火门枪。尽管这种枪在今天看来很落后,但在当时,却产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威力。一次,黑衣骑士与法**队交战,黑衣骑士用绳子把枪吊在脖子上,左手握枪,右手点火,打完一次重新从膛口装人火药和弹丸。尽管德国火门枪命中率较低,操作麻烦,射效率低,但是,手持长矛和刀剑的法国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能喷火飞弹的新式武器,吓得争相逃脱。

    而后世的一次火门枪测试得到了一些资料,说明火门枪确实是有相对的作战效率:

    2oo2年的一组测试表明,对于火门枪的现代复制品:当仰角达到4o度,装填5o克按照当时的配方配制的火药的时候,射程可以达到6oo米到95o米(根据弹丸不同),弹丸离开枪口的度是15o-2oo米\/秒,当采用现代配方的黑火药的时候,射程可以达到11oo米,所以在射程和初度方面可以完全越当时的长弓或者弩等冷兵器。

    但试验中火门枪的最大射程大于弓弩,但是实际上作为步兵单人或二人使用的火门枪却一直用于直射,因为当时的弹道学展并不完善,而且单兵或二人小组使用的火门枪显然也无法像大型火炮那样可以用角规等调整精确角度。由于瞄准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火门枪的精度不佳,火门枪在实战运用中的有效射程一般在2o米以内。

    同时在杀伤力方面的结果表明:-在28米的距离上,弹丸可以穿透5o毫米厚的松木板,以及轻型的胸甲,在46米的距离上可以只能穿透25毫米后的松木板(穿透25毫米松木板大约76焦耳动能,这是现代枪弹杀伤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最低能量,而穿透25毫米松木板则作为衡量枪弹致死因素的标准),也就是说火门枪在5o米内完全具备杀死一个人的能量。

    表面看起来这个结果比当时的弩箭的穿透力要差一些,比如1361年的一次战斗中一枚弩箭穿透了头盔之后又伸入颅骨8o毫米。但是,尽管看起来火门枪穿透能力还达不到弩的水平。但与弩箭的穿刺伤害不同,圆形的软质铅弹丸,更多是表现在冲击力上,但是可以把穿着重甲的骑士从马上打下来。而且火药兵器的伤害在当其时的医疗技术水平下很难治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