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酒与禁酒令的思考 下-《定秦曲》
第(3/3)页
只不过,张嘉师在想到了宋朝时期的“常平仓”制度的曲折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他就不禁摇了摇头。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宋始置常平仓于京畿reads;。景德三年(1006)后,除沿边州郡外,全国先后普遍设置。各州按人口多少,量留上供钱一二万贯至二三千贯为籴本,每岁夏秋谷贱,增市价三五文收籴,遇谷贵则减价出粜所减不得低于本钱。若三年以上未经出粜,即回充粮廪,易以新粮。在这之后,由于常平积有余而三司兵食不足,常平钱谷经常被挪移助充军费。熙宁二年(1069),推行青苗法,常平仓法遂为青苗法取代,其所积钱谷一千五百万贯石(包括广惠仓所积)亦充作青苗钱本,每岁夏秋未熟前贷放,收成后随两税偿还,出息各二分。七年,改为一半散钱取息,而一年发散青苗钱本一次,一半减价出粜。九年,各地常平钱物“见在”数增至三千七百三十九万余贯石匹两等。绍兴九年(1139)重建常平仓后,恢复籴粜散敛旧法。乾道三年(1167),诸路常平、义仓所积,计有米三百五十七万九千石,钱二百八十七万一千贯,其中绝大部分尽是虚数。如信州,帐籍所载为九万三千石,上报之数为六万八千石,复经盘量只有一万二千九百石。常平仓已经名存实亡。
在这一种情况下,张嘉师若是设置常平仓制度,恐怕下场也不会比宋朝的情况好到什么地方去。
毕竟有些事情可不是张嘉师真的能够杜绝的。就算是终他在世的时候,“常平仓”制度并不会出现大乱子,但是他不在的话,或者是大秦帝国当其时出现什么问题的话,恐怕“常平仓”制度只会养活一大票蛀虫。
这样的情况不是张嘉师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经济学方面,张嘉师还是认为在很多方面满足相应的供求,反而是一种更好的办法。
张嘉师当然也很清楚,他的这种想法也会有相应的问题。但是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大秦帝国能够得到更多的税收,而且在一些方面而言,也能够做到让物资流通体系更完善的结果,张嘉师就不会认为这样的方式会差的到什么地方去。
毕竟与之前的统治者而言,张嘉师这个思维方式更趋向发展商业,以农业作为国家根本。
张嘉师来自后世,以他的思维方式而言,重视商业流通并不是一种坏事,也许重视商业什么的确实是会引起一些他同样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现,但是毫无疑问,就以张嘉师自己认识的后世的情况而言,商业当其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基础。
甚至是可以说,若是大秦帝国能够大力发展商业,那么在几十年之后,大秦帝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必然会比起始皇帝时期的巅峰还要有所进步。
所以,通过这一次大朝会,张嘉师做出了相应的暗示,那就是若是环境许可,他并不介意商业发展逐渐成为大秦帝国的一个侧重点。
毕竟眼下的大秦帝国情况也不算太好,而他这个大秦帝国的执掌者却进行就会,无疑是一种不太好的事情。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