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蚁附-《汉家日月》


    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崇祯八年七月,官府的夏税正是征收得如火如荼。这大明赋税历来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本来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把原来太祖定的税制里,后世逐年增加的各种附加税以及赋役全部编成一种税制,这就是“条编”法,也称“一条鞭”。并且张居正极力促成折银征收,一年国家征收税赋也就是一次,到他死之前,国家已有九成税收折银。

    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明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后来的永乐大帝均为强权皇帝,到了中后期,已经渐渐演变成为君主立宪制的趋势,其中内阁权利极大,皇权远不象后来的“我大清”那么强大.

    而张居正作为帝师,一辈子铁腕政治,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压制的当年的万历爷喘不过气来,历来为万历爷所嫉恨。当张居正死后,万历爷就找了个由头,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朝廷才恢复其名誉。

    文官集团的力量在明朝中后期空前强大,就算没有张居正,万历当年喜欢小儿子和他娘郑贵人,想把郑贵人立成贵妃,就这么个封号,满朝文官硬是不答应,最后皇帝也没有办法,只好不了了之。万历爷一辈子不上朝,其中厌恶看见这些“嚣张”的文官嘴脸也是重大原因之一。

    都说人走茶凉,在张居正死后,基本上所有的新制度全部被否定,于是又是实物征收等各种恢复以前的税制。

    汉家屯在去年立屯以来,屯内军户的生活就不断引起周边军户民户的注意,现在是朝廷征收税赋的时节,大伙儿更是个个把眼睛紧紧的盯在汉家屯,看看于望大人最终是否如实践行以前他的诺言。

    而在六月份汉家屯的粮食收割后,那些分到土地的军户,由于于望的的大力投入建设水利,虽然今年老天还是保持干旱,但是他们田地里春耕种下的谷子、高粱每亩收获居然平均达到了一石!这在周围其他军户或者民户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他们自己的田地每亩也就收个五六斗,如此一来,在官府的层层加派之下,这收获的五六斗都不复归自己所拥有,前面的种仔,耕牛各种劳动投入都打了水漂,不说接下来人们吃什么,有些人甚至旧债未了,又背上了新债。

    而于望大人果然是有言必行,兑现了诺言!汉家屯内第一年确实只征收军户们一斗的税粮,田地所得剩余都归他们自己所有!汉家屯那些分到土地的军户,上次分田地平均分到了三十亩地,也就是说家家户户手里收获的粮食都达到几乎三十石,而且在秋后他们又可以种下冬麦。

    尤其重要的是,于望大人的规定是一年征粮一次,不像朝廷那样夏秋两税,而且经常有其他各种名目繁多的摊派!

    近三十石粮食啊!看着家里这么多粮食,汉家屯的军户们纷纷都怔怔的地流下了眼泪,那些妇女们更是个个嚎啕大哭!他们都兀自不能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如此在接下的一年里,一家人的温饱起码是可以保证了,那早年天天忍饥挨饿,人命低贱的不如一条狗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于望大人!于望大人!真真是俺们的再生父母啊!”那些军户纷纷跪下向着马头营方向磕头感恩,在一些老人的带领下,家家户户都立下了于望的生祠。如果这个时候,让他们知道有谁要是想对于望大人不利,估计这汉家屯上上下下,男女老幼个个都要拿起刀子和那“奸人”拼命了。

    而且在于望领导下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安逸之说,在这次粮食收割完了之后,接下来的又是大规模的土地开垦。不用说汉家屯人人的干劲都很足,这次恳荒后,如能再分到二、三十亩田地,以后他们的生活就平稳无忧了!

    在整个马头营上下的眼里,汉家屯属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个个艳羡的眼珠子发红,同时马头营周边人心浮动,这都实打实的看到汉家屯人的好日子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随着人们的议论惊叹,汉家屯的情况广为人知,消息甚至远远的传到滦州各地。在这个乱世,能吃饱饭,能有个安稳的居所,那岂不就如天堂般的日子?

    所以在这个七月份,在马头营周边蚁集了众多周边前来投奔的军户、民户,甚至有滦州各地的流民闻风而至,他们个个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挑着简单的行李,拖儿带女的,人人眼睛里都是浓浓的期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