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蚁附-《汉家日月》


    第(2/3)页

    而马头营这地方也让这些前来投奔的人们亮瞎了眼,不说随时看到野外忙忙碌碌的人们,他们已进入马头营千户所的地盘,首先这路面就是很平整,宽阔的足以并排走两俩马车,这种路面又平整又结实,仿佛整条路都是由一条没有缝隙的大石条所筑成。

    对于这些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新生事物的人们来说,这简直非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这于望大人一直在民众中有流言,说是天上星宿下凡,何况自己亲眼看到了“奇迹”,这更是让他们个个心中坚信不疑!尽管本地人一直在解释说,这是于望大人开发出的“水泥”所筑成,这些人们反而更加敬畏:这水泥,历朝历代,闻所未闻,除了于望大人,谁能作出如此神物?于望大人不是星宿下凡,那还会是什么?

    除了这道路,落在他们眼中的马头营军户,虽然身上衣裳也是破旧,但是各个人上下整洁清爽,人人也是体格粗壮,看得出这些人平时都可以吃的很饱,尤其是马头营的人们浑身都散发着一种勃勃生气,这种气质,无论在大明哪个地方都看不到,似乎是马头营独属的。

    这些投奔而来的人们,个个心里又是欢喜又是忐忑不安,欢喜的是自己来对了地方,担忧的是,如果马头营防守于望大人不接受自己怎么办?

    而且这马头营卫所的官兵也是与众不同,他们人人一身簇新的大红鸳鸯战袍,据说他们在前段时间刚刚进行了换装。这些官兵人人体格彪悍,眼睛锐利如鹰隼,出行时或三人成行,或五人成列,一举一动无不透发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其昂首挺胸,其英气焕发,这还是咱大明的“乞丐兵”,“豆腐兵”,“强盗兵”?

    而马头营的规定也是森严,这些一涌而来的人们根本不允许放入城内,只是贴出了告示,派出了吏员,在城外划了一大片的荒地,让这些人先行搭建地窝子安顿下来。这地窝子搭建也是严格有序,一排排的,一落落的,整整齐齐。并且在每个地窝群里,都大力搭建了公共茅厕,严令人们不得随地便溺,违者重打五军棍。

    但告示上也说明了,所有前来投奔的人们,马头营都将收留,让人们安心等待,后面马头营俱都有仔细安排。如此这些投奔而来的人们都按下心来,每天只是看着这马头营派出的吏员在忙忙碌碌,在统计人口,在询问家家户户的人员组成,有询问人们谁有一技之长?如有一技之长的人,则另外造册登记。

    其中吏员又按人们的宗族,区域,亲属关系,把人们各自划分成一片,让他们自己推举出头领,施行临时的甲首,里长制,如此这次蚁聚而来的人们虽然人数众多,但也是管理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

    尤其现在马头营提出了“大建设”一词,投奔而来的人们在各自头领的组织下,纷纷出去干活,他们或者是开荒,或者是筑路,或者是其他建设,总之每天人们干活回来,都会领到代表工作多少的竹签,一根竹签可以到吏员那里领取一升米面。总之没有白白劳动的,只要有付出就有有回报!

    至于那些不能干活的老弱,马头营则每天免费供给米粥先将养着,虽饿不死,但也吃不饱。由此,那些家里有劳动能力的,每天出去就是死命干活,以此换来竹签,不知不觉中这竹签成了这外面营地里的硬通货。

    但是只要人员一多,总是形形色色。这次前来投靠的人群中,也不乏好吃懒做的青皮二流子,每天出去干活,他们感觉太辛苦,如果不出去干活,每天就喝点米粥,看着别人吃白面拉条,吃白面馒头,又岂能好受?

    于是暗地里,这些营地里不知不觉的就产生了几个流氓团伙,他们每天不出去劳动,只是纠集了几个体格强壮的人手,欺压那些老实肯干的人,每天都去别人那里收刮竹签,若有不从,则是威胁打骂。

    说来也可叹,这些前来投靠的军户、民户、流民平时都是被人欺压惯了的,碰到这种情况,居然没有一个人反抗,也没有人举报,个个只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由此表面上井然有序的营地里,居然暗藏腌臜污秽,每天到营地里工作的马头营吏员是一无所知!

    这段时间,于望也是忙昏了头。前面刚刚帮刘巡检整顿好私盐大计,后面接着又是秋收农忙,这农忙刚停,马头营外面又涌来了大批前来投靠的军民,真是让于望一刻也闲不下来。

    手里看着令吏全兴这段时间对外面新来的军民统计,于望心中也是倒吸了口凉气!好家伙,不来就不来,这一来的人数居然达到了近三千人!不说附近前来投靠的军民,恐怕这滦州上下所有的流民都已经前来报到了罢?如今整个滦州现在流民全部被自己吸纳,治下流民一空,那知州大人肯定是引以为自己一个大大的“政绩”了罢?

    按旧有的马头营人口才是三千多,这完全是等于重新来了一个马头营让于望接手!旧的马头营好歹也算有点底子,而这新的马头营根本就是一无所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