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陈宫-《大穿越神戒》


    第(3/3)页

    于是,林南便朗声说道:“至于大汉之政有何不妥,我辈尚不足以论之。然一县之内虽无政事,但县令却不能不存,若没了县令,谁又来负责一县的日常工作?县令者,县之令出者也,更准确的说,无非是一个权利的象征而已。整个县的百姓把权力给了你,而你呢,不过是个发号施令的工具罢了,所以,人们才会说大人是当地的父母官,因为你离老百姓最直接最近,而在朝廷的众官员中,你也是唯一一个直接接触百姓的,所以,一县之令,是最能表达民意的,若一县之令不能表达民意,那此县之令恐不久矣,正所谓人不可无首,国不可无君,而一县之中,又怎可无令呢?”

    听完林南这翻话,县令大人久久无语,众人亦无言,事实上,就是默认了林南的话。

    半晌过后,县令才道:“林公子辩才,吾不如也,只不知林公子此行前往洛阳,所为何事?”

    林南笑道:“吾此行欲往洛阳求晋阳太守一职,北上并州以御匈奴,扬天威于塞外,救百姓于水火。南虽为一介书生,但却有一腔热血万种豪情,不成功,则成仁,定要将匈奴胡寇远驱漠北。”

    听了林南的这一翻话,县令大人竟然被感动了,对林南深深一揖道:“子扬大志,老朽佩服。”说完,竟叹了一口气:“唉!老朽老矣,已不复当年之勇,今听子扬所言,老朽惭愧啊。”

    看着人家感动涕零的样子,林南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所以赶紧扶起了县令,随即,那县令大人又说道:“如今朝中局势很乱,子扬应该比老朽清楚,所以,子扬此番前去洛阳,一切需当小心,若子扬有何所需,老朽必倾力相助。”

    林南这时已看出这县令是个忠义之士,赶忙便向他道了声谢,紧接着几人又攀谈几句,林南便和崔琰告辞了。

    林南走了以后,那县令大人便对县丞道:“此人如何?”

    那县丞道:“非百里之才。”

    那县令又道:“那公台可愿随之前去?”

    那县丞道:“宫欲行,然大人提携之恩,宫尚未报答。”

    那县令笑道:“公台今日怎也‘拜官公朝,谢恩私门’了?吾老矣,无能为也矣。且公台素有大志,又兼具大才,怎能老守于中牟呀?林子扬非池中之物,吾欲助之,今只好舍了你了。吾为官半生,历尽世故,今日总算做了一件对得起天下百姓的事了。”

    那县丞感激涕零,叩首而去。

    次日一早,林南一行人收拾好了东西,正准备上路,忽见车前站立一人,林南仔细一看,原来是县丞大人,林南很是奇怪,连忙走到近前施礼。

    只听那县丞说道:“在下陈宫,表字公台,今愿随子扬而去,为并州百姓,天下苍生,尽一分绵力。”说完,对林南深深的施了一礼。

    一听到陈宫这个名字,林南当时愣住了,呆了半晌,那县丞竟真的是陈宫,看来昨晚的一番口水还很没白费。

    陈宫,这可是和田丰沮授一格级别的谋士,如今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想到林南不由得又在心里开始yy了起来。

    见林南呆呆的半晌不说话,崔琰赶紧把陈宫扶了起来,并顺便把林南弄醒了。

    林南赶紧拉着陈宫的手道:“久闻公台大名,今公台相投,南真是感动得无以言表啊,南刚才过于激动,多有失礼,还望公台见谅。”

    见林南如此的客气,陈宫忙又客气了一番。

    随即林南说道:“今日公台前来,可休息一日,明日在走,今日我要和公台大醉一场。”

    可陈宫却连忙说道:“不必如此,宫已收拾妥当,即刻即可上路,况且大事为重,来日方长,子扬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听到陈宫这么说,林南又是一阵感动,人家这才叫真心相投呢,东西都收拾好了。于是,一行人便上了大路,直奔洛阳而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