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踏冰而来-《维多利亚的秘密》
第(2/3)页
巨蟹号的成功有赖于巨大功率的引擎,在这方面,通用动力为它提供了采用甲醇燃料的蒸汽机,在功率高峰时可与燃料电池引擎同时作功,产生远胜于煤蒸汽机的马力。更有利的是甲醇熔点低,常可作为防冻剂使用,在北欧的环境中更是难能可贵。
能够通行万吨级轮船的图尔库港这么一来就完全解决了后勤问题,亲瑞典的芬兰人纷纷聚集在老东家的义旗之下,芬兰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亲瑞典,一派亲俄国。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并不是傻瓜,见势不妙,准备与温莎财团和谈。沙皇表示,俄国愿意放弃斯坦黑龙江流域波兰立陶宛芬兰五个地区中的一个,任由唐宁选择。
唐宁这个时候对攻城略地已经没有兴趣,他召集了英国工党魁恩格斯已经采用共和制的意大利第一任总统马志尼以色列首相马克思印总督劳伦斯爵士马来亚总督透大清帝国辅政大臣郭嵩涛日本联邦委员桂小五郎组成“七人委员会”,由他们决定讨论如何回应俄国沙皇的和谈要求。
这里头除了马志尼想好好建设意大利这一亩分地之外,所有成员都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对瓜分领土辽阔的俄国很热情,尤其是清日两国,大清已经事实上掌握了哈萨克和伊尔库兹克,更别提什么黑龙江流域,所以最后的决议很具有侵略性,不仅哈萨克斯坦黑龙江流域波兰立陶宛芬兰五个地区全都要求俄国放弃,中日两国甚至要求俄方放弃伊尔库兹克以东大片领土,这相当于俄国原有领土的分之一强。印总督和马来亚总督则还要求俄国放弃哈萨克以南所有的中亚国家控制权。
亚历山大二世再怎么败家也是不敢签这样的协议的,只好在国际舆论上施展苦肉计,希望美国法国德意志邦国等国际势力同情俄国的遭遇。这个北方战斗民族自16世纪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领土扩张以来还从未遇到如此惨烈的挫败。
俄国人民更是义愤填膺,要求沙皇迁都到莫斯科,将与温莎军事集团死磕到底,正如当年对拿破仑大帝一样,就算首都被烧了都要继续打游击。
温莎大帝可比拿破仑大帝可怕多了,当年拿破仑的军事征服欧陆计划其实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他想让法国的二流商打败英国货,必须使用武力,在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国际分工被法国霸权所替代,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除了法国之外的国家普遍贫穷,俄国第一个要退出这种畸形市场,故拿破仑明知远征俄国危险也必须出手。
那次远征并不是战神拿破仑没有重视后勤,而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可能有良好的后勤,温莎大帝的可怕之处是变不利为有利,气垫船破冰船飞艇雪地摩托甲醇防冻燃料的使用,俄国人恐怕十年之内都不可能有效破解,俄帝国波罗地海舰队的可预见性覆灭基本上代表了这个战斗民族的未来。
温莎军事帝国还不会犯深入敌境的冒险主义错误,大清的京沪线最近开通,是以交通经济支持军事的持久战的标志**件。沪粤线将是第二条轨道,之后则是全国的省际干线。
除了轨道干线之外,通往边疆的高等级公则会将俄国在远东的梦想彻底粉碎,拥有了高级公的后勤能力,俄国即使倾全国之力也没有办法取得足够的抵抗力。大清对占领伊尔库兹克的信心就来自于北京经蒙古乌兰巴托到达伊尔库兹克的公。一旦伊尔库兹克被牢固的控制,俄国在黑龙江流域的一切都将灰飞烟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