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左良玉-《明末强梁》
第(3/3)页
计策是吕巡抚和曹文诏早就商议好的,此刻多了左良玉,吕巡抚便对左良玉再把计策讲解了一遍。
左良玉虽然是个粗人,但对行军打仗却是老手,这等对民军围而奸之的把戏,他一听就懂。听懂了,左良玉便沉思一阵,然后皱起了眉头,问吕巡抚和曹文诏:“吕大人,曹总兵,此次聚集在太原城外的民军主力是紫金梁王自用和闯王高迎祥的兵马,兵力近八万之众。而我军此刻在太原城内,只有两万多人,兵力方面,是否稍嫌不足?”
曹文诏不屑地撇嘴道:“左将军多虑了。山西作乱的民军,战力低下,与后金兵相比,战力低了那可不是一点半点。本将军率三千人便敢追着上万民军跑。如今太原城有两万多兵,对付城外的兵马,虽然略有不足,但也差不到哪去。”
左良玉显然赶到山西之前,也是做过功课的,闻言却没有被曹文诏的自信所感梁,仍旧皱眉说道:“我听说平阳府境内尚有八大王张献忠的三万兵马,而闯塌天刘国能也尚有两万余人在怀庆府。一旦我们在太原开战,难保张献忠和刘国能不会增援王自用他们。”
曹文诏听了,便住了口,即便他再自大,面对这些加起来总兵力超过十万的民军,他也不敢说两万官兵就必胜。
山西巡抚吕志高神色复杂地叹息一声,道:“如果陕西巡抚许梁能够率军赶来就好了。有了三万陕西官兵的支援,太原之战,必胜。”
曹文诏听了,也神色复杂,欲言又止。
左良玉必竟是新到山西,虽然听说过许梁的名号,但对许梁也没有直接的认识,闻言便诧意地道:“本将军记得,朝庭的行文里,吕大人才是山西剿匪的统帅,山西境内官兵均受吕大人节制!那许梁的陕西官兵什么时候到达太原?”
吕志高神羞愤而尴尬,“命令早忆下达给许梁了。然而许梁不但没有奉命增兵太原,反倒把原本驻扎在乡宁,吉州的兵力都撤回了韩城。昨日,从韩城发来的公文上,许梁说什么陕西官兵连番作战,人困马乏,需要休整五六天时间!”
左良玉不禁瞪眼,大叫道:“他这是抗命不遵!吕大人,咱们得弹劾他!”
吕志高苦恼地不说话。左良玉见状,又瞪着曹文诏,曹文诏讪讪地摸着鼻尖,解释道:“左将军,陕西情况复杂,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得清楚的……”
左良玉还有些不明白情况,曹文诏无奈,只得小声地将许梁的一贯行事作风跟左良玉说了。顿时左良玉眼睛都听直了,他不敢相信,大明朝还有这样另类的官员:手握重兵,行事全看个人心情!
震惊了好一会,左良玉才看向吕志高,问道:“那个陕西官兵不能到位……咱们这个围剿计划还要执行吗?”
吕志高眼中闪过坚定的神色,握紧了拳手,郑重说道:“山西百姓受这些民军祸害已经够久了,不管陕西官兵能不能到来,此次围攻王自用,高迎祥之战,势在必行。”
左良玉和曹文诏见状,心里都没有什么底气,曹文诏轻叹道:“现在,只希望许梁的在韩城,能够牵制住八大王张献忠的兵马,这样,太原的战事便能顺利许多……”
太原城外八十里地,紫金梁王自用和闯王高迎祥的八万民军便驻扎在这里,为了此次的攻打太原之战,王自用和高迎祥也准备了好长时间。
然而形势却十分不利:先是陕西巡抚许梁背信弃义,突然率军进驻韩城,在陕西边境追剿民军。然后原本在怀庆追击闯塌天刘国能的山西总兵曹文诏急速赶回太原,与那山西巡抚吕志高一道守太原。
紧接着,辽东名将左良玉又率军赶到了!
民军军帐之内,王自用和高迎祥两人瞅着太原城的地图,愁眉苦脸,这形势再发展下去,攻打太原的计划似乎又要泡汤了。
“高兄,左良玉也到了太原,此战我军没有必胜的把握。要不,咱们撤兵吧?”紫金梁王自用说道。
高迎祥很不甘心,脸色狰狞地盯着太原地图,犹豫不决。
这时,上天龙上前一步,朝两位头头拱手道:“王将军,高将军,依我看来,如果能把张献忠和刘国能的兵马也召集过来,太原之战,胜算还是在咱们这边。”
王自用不禁苦笑:“刘国能兴许还有可能。张献忠就别抱希望了,陕西巡抚许梁的三万兵马就驻扎在韩城,八大王张献忠能牵制住许梁便算是立大功了。”
上天龙眼珠子一转,微笑道:“王将军似乎忘了,左良玉到来之后,陕西巡抚许梁却把所有兵力都撤回到了韩城!”
“嗯?”王自用和高迎祥眼神一动,惊疑地看着上天龙。(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