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左良玉-《明末强梁》


    第(2/3)页

    许梁嗤笑:“品级算什么东西?那秦王朱佑年总比吕志高尊贵吧?在本官面前还不是服服帖帖的。”

    王启年见状,沉吟着说道:“吕志高此人迂腐老生一个,咱们倒不必在意。不过……他在信中提到的另一件事,倒需得大人在意。”

    许梁便盯着王启年。

    王启年神色一整,严肃地道:“吕志高在信中,言之凿凿地提起,朝庭将从辽东调兵入山西剿匪。”

    许梁神色也严肃起来。皱眉说道:“辽东?辽东可是孙承宗的地盘。他会轻易答应朝庭抽调他的人马?”

    王启年迟疑着,道:“据青衣卫回报,孙承宗半个月前曾经奉召进京。而那个时候,也正是大人发兵之时。”

    许梁腾地站了起来,边踱步子边沉思:如果孙承宗进了京,那么吕志高所说的,朝庭将从辽东调兵进山西这事,倒有几分可信度。这两年,孙承宗虽然因为袁崇焕的死消沉了许多,但此人的确有过人的本事,他在辽东稳扎稳打,一点一点地从后金手里回收地盘,今天十里,明天五里的,令后金的皇太极苦恼不已。

    如果辽东局势稳定下来,孙承宗倒真有可能腾出兵马来,帮着朝庭剿匪。

    而且,以许梁对孙老头一的贯了解,一般有他掺合的事情,准没有什么好事。许梁沉吟半晌,朝王启年道:“在朝庭新的动作没有明确之前,传令下来,各军只限于陕西边境活动,不得进入山西省腹地。另外,派人给高迎祥提个醒,他再不理会本官,那本官就要挥师北上了。”

    王启年便沉声应下。

    三天之后,一道兵部的命令由陕西巡抚衙门转到了韩城,许梁看了这道命令之后,脸色便阴沉下来。

    几位心腹围在许梁身边,挨个查看了兵部的命令,个个脸色都有些惊异。

    “左良玉!”许梁皱眉,看了一众心腹一眼,问道:“从辽东过来的人是左良玉!”

    都指挥使邓水清惊异地说道:“大人,左良玉此人很不简单,此人虽然没有读多少书,可谓大字不识几个,但此人精通兵法,极为谋略,而且作战英勇。当年孙承宗从后金手中夺回关内四城之时,最能打的两人,一个是曹文诏,另一个,便是左良玉。孙承宗既然把左良玉都派了出来,可见孙承宗也是下了在力气了。”

    王启年也点头道:“是啊,一个曹文诏,再加上一个左良玉,两人都是辽东系的名将,有他们在,山西的乱局,怕是很快便要结束了。”

    许梁嘿的冷笑一声,表情不悦地说道:“孙承宗派谁来,是他的事情。本官不爽的是,兵部那帮蠢货,居然把山西的指挥权,将给了吕志高那个废物!”

    说着,许梁一脸嫌弃地抖动着手上的兵部行文,喝骂道:“居然要本官也听候山西巡抚吕志高的调派?!这写的什么玩艺!”

    王启年等人都默不作声,其实按常理讲,吕志高是山西巡抚,本人品级又最高,朝庭让他来当这个主帅,如果不考虑个人能力威望的话,也不算错。

    然而此地有了陕西巡抚许梁,这一切在陕西官员眼中,便变得极为不合理了。

    “大人,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兵部的行文要求咱们陕西兵五日后到达太原。”王启年小声地提醒道。

    许梁呸了一口,哗啦一声将那纸兵部行文揉成了废纸团,一把砸到了地上。许梁看了一眼诸位心腹,冷声说道:“陕西官兵接连征战十多天,将士劳累,命令全部撤回韩城休整。”

    “呃?”诸位陕西高官虽然心中震惊,但见许梁脸色阴沉,显然是怒了,诸位官员可不想撞到许梁的枪口上,便一个个闭紧了嘴,沉声应下。

    太原城里,山西巡抚吕志高和山西总兵曹文诏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朝庭的援兵:辽东系的名将左良玉到了山西。

    巡抚衙门里,吕巡抚率领山西文武,以极高的规格接待了左良玉。

    左良玉与曹文诏原本就是旧相识,此刻再次并肩作战,自然亲近得紧,加上巡抚吕志高刻意为之,会面的气氛是极为融洽的。

    酒足饭饱之后,吕巡抚便把曹文诏和左良玉留在巡抚衙门,准备商量一下如何一举剿灭太原城外的大股民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