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侯景坐在马上四面环顾,心里慨叹,宇文黑獭真是得天独厚。他和高欢、高澄父子费尽心机算计了贺拔岳的性命,就是为了剪除关中之患,归之于己。不想却让宇文泰渔者得利。 此后借着得了贺拔岳之余势,又能诱先帝元修西就,从此成就今日局面。再看自己,在高欢、高澄父子的余威之下,战战兢兢,难舒其志。高王也就算了,毕竟平定四方以立朝纲,天下皆知其威。可是如今连高澄小儿对他都是一副家富势足,颐指气使之态,就让他实在心中不平了。 为了两人争河南,他竟然要被夹在中间为难。被高澄这个鲜卑小儿推出来,又要去看宇文泰的脸色。想到这儿,侯景心里忽然一动。高澄和宇文泰两人相争,都是为了河南诸郡的控制权。为何要争河南控制权?不就是因为东、西早晚大战,势归一统?谁若控制了河南,就能控制东西之间往来的通路,粮道,才能有至胜的把握。如果真是如此,那不管是高澄还是宇文泰,都应当对他奉若上宾,毕竟他在河南经营多年,根基很深。那怎么会是他去看别人脸色呢?应该是别人看他的脸色。 想到这儿,侯景的心思突然兴奋起来了。 中军大帐里,宇文泰安坐在上,李弼、赵贵等人随侍在侧。宇文泰心里虽不能完全清楚侯景来意,但他也大概明白是高澄命其来探虚实。他倒很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李弼所献之策来诱导高澄,如果能让高澄解了潼关之围,导向高澄到他事先选定的决战地点一战,那他就稳操胜券了。 侯景入潼关,进了西魏军大营。于谨知道这位濮阳郡公是个心思精明,城府阴险的人,所以一路上他也沉默不言,以免言多必失。也不敢让侯景停下来在营中四处游走,以免他见微知著,看出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来。 侯景入西魏军营中一路走一路看到刀枪剑戟锃亮,粮草堆积如山,他禁不住暗笑,心里也更有把握了。于谨将他引入中军大帐,侯景一眼便看到宇文泰高踞上座,他也不计较,倒是先一揖。 侯景心里其实是有点惊讶的。他也许久没见到宇文泰了,上次见面那还是数年前的事,那时宇文泰刚刚入主关中,正是血气方刚时。故然有霸气,但形之于外,又有些勉强,还没有权臣威仪。这次再见,阅人无数的侯景一眼就看出这位西魏真正的权臣已经有了炉火纯青的老到,是和高欢一样形诸于成,施人于威却无形的老谋深算之人了。要说这一点,世子高澄真的落了下风。 宇文泰看侯景作揖一拜,貌似恭敬,又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倒还真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但想想侯景为人,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他不作计较,笑道,“郡公,别来无恙?” 侯景也笑道,“大丞相别来无恙?” “大丞相”这称呼一出口,宇文泰心里更明白了。 “实在是想不到,我与公还有相见的一日。”宇文泰看人给侯景设座,侯景并不推让公然端坐,“公远道而来,又是这样的情势,相见实属不易,今日黑獭与公尽述别后情谊可好?”宇文言笑晏晏。 “好,好,好。”侯景也不反对,连声赞道。听宇文泰的意思是只谈私情,不想谈战事。如果宇文泰不着急,那他也不着急。 李弼等人原本面目严肃,侍立在侧。宇文泰收了笑,左右吩咐众督将和濮阳郡公见礼。众督将听从大丞相吩咐,持礼恭敬,侯景更明白宇文泰此时掌一国之权柄的威仪。亲眼所见,心里又是百般滋味。 见主公和这位早就闻其声名的濮阳郡公一晚上笑语不断,酒喝了无数,于谨、赵贵、李弼等众督将冷眼旁观,仔细聆听,说的不过是前尘往事而已,几乎句句玩笑,没句正经话。一直到夜深,这累人累心的宴饮才算是告一段落。 侯景起身告辞,“丞相军务繁忙,此时畅叙离情已实属难得,不敢过于尽兴,况且也不相宜,不如就此告辞,望丞相保重,日后再相见。” “郡公一路走好。”宇文泰也起身笑道,“日后相见不知又是何时。”他竟起身与侯景连袂而出,似乎是要送侯景出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