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锡安山之梦-《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第(2/3)页

    “耶路撒冷啊!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再也不能发声……”

    听到女儿的歌声,内森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萨拉一曲唱毕,莹蓝如宝石般的双眸也有泪光闪动。

    内森垂下了头,双肘支于膝上,双手掩面,坐在那里,无声的啜泣着。

    过了好一会儿,内森才抬起头来,接过女儿递上的手帕,拭去了脸上的泪痕。

    “请原谅,林,我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内森用略带嘶哑的声音说道。

    “我深深的理解您的心情。”林义哲说道,“也请您原谅,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过于冒昧。”

    “不,亲爱的林,是你把我一直压抑在内心却无法表达的想法说了出来。这个梦,我们做得太久了。”内森说道,“它一直存在于我的内心深处,而你,亲爱的林,是上帝用借着你——一位异乡人的口,让我聆听到了他的声音。”

    “锡安山之梦,不但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也存在于每一位犹太人的心里。”萨拉看着林义哲,脸上不自觉的现出高傲坚毅的神情。

    尽管犹太人在迫害面前看上去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但实际上,他们在精神层面始终是乐观的、自信的、甚至可以说是高傲的。他们虔诚地信奉着犹太教,相信他们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一切苦难不过是过眼烟云,只不过是上帝对他们的错误的惩戒。救世主弥塞亚终将降临,犹太人最终将得到拯救,他们的民族最终将会繁荣,他们的子孙将“如天上的繁星和地上的尘沙一样繁多”。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持下,犹太人在频繁的艰苦磨难面前始终保持着信心。财产被没收,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再重新聚集创造;被从世代居住的地方驱赶出来,就找一个新的地方再重建家园。虽然他们在**上受到磨难,在外表上受到基督教徒的唾弃,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是高傲的。而正是这精神不灭,犹太民族没有被灭亡。

    希望有朝一日返回故国的愿望一直存在于犹太人的思想和祈祷之中。无论是在土耳其征服时期,还是在沙俄迫害犹太人时期,有组织的返回锡安的活动从未间断过。身为犹太人的英国首相迪斯雷利曾经写过一本以犹太复国为背景的小说;犹太人卡尔·马克思的友人摩西·赫斯曾写过一本名为的小册子,认为无论对犹太人来说,还是对其他人来说,恢复犹太人的国家都是必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