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道破-《兰陵风流》
第(2/3)页
苏恭称:“胡椒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段成式更明确地指出:“胡椒,出摩伽陁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由于唐代胡椒的输入走的是陆路,运输成本较大,胡椒在唐代是比较昂贵的奢侈消费品,它甚至还和金银珠玉一样成为某些人的保值储藏品,如元载任宰相多年,家财不可胜计,当他败落后,朝廷籍没家中财物,“胡椒至八百石,他物称是”。
莳萝子也是唐代引进的一种调味品,李珣称莳萝“生波斯国”,其子“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唐代经丝绸之路输入的其它调味品还有盐、石蜜、胡芥(又称白芥),如天宝五载,突骑施、石国、史国、米国、罽宾国各遣使来朝,“献红盐、黑盐、白戎盐、余甘子……等物”,十二载五月,“火寻国遣使献紫麞皮、白生、石蜜、黑盐”。
除果品、蔬菜和调味品之外,通过丝绸之路唐朝还引进了制糖、果酒酿造等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
唐朝从南亚的摩伽佗国引进了先进的熬糖技术,据王溥载:“西番诸国出石蜜,中国贵之。太宗遣使至摩伽佗国取其法,令扬州煎蔗之汁,于中厨自造焉。色味愈于西域所出者。”
唐朝还从波斯引进了三勒浆及其酿造方法,李肇卷下载:“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韩鄂称,三勒浆“味至甘美,饮之醉人,消食下气”。据苏鹗卷中载,唐朝从西域的乌弋山离国引进了“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的龙膏酒。
不少异域的饮食器具通过丝绸之路也传入到中国,其方式有二:一是使臣贡献,如载:“罽宾国献水晶杯”;二是胡商贸易,如镶金牛首玛瑙杯。有人估计这件器物,可能是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的。
除金银、玉石、玻璃等贵重质地的饮食器具外,输入中国的还有唐代比较常见的陶瓷质地的饮食器。如扬州曾出土有翠绿釉大陶壶和青釉绿彩背水扁瓷壶各一件,从釉色、胎质上,特别是造型艺术上看,它们均为古代波斯的器皿。此外,人们在扬州还曾捡到许多波斯的古代翠绿釉、蓝釉和灰蓝釉陶片。
异域饮食器具的造型纹饰也对唐代饮食器具的制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以金银器为例,唐代金银器受到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影响。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窑藏金银器中,有部分器具的造型与纹饰,显然在不同程度上融汇了一些异域风格。如金银器上的装饰花纹,往往把传统的龙、虎、朱雀等纹饰,与外来的葡萄、莲花以及对称的花草、鸟衔花带等纹饰巧妙组合,形成了鲜明生动的艺术特色。
唐代瓷器的造型纹饰亦是如此,如在唐高宗乾封二年段伯阳墓中,出土了一件白瓷胡人尊,胡人深目高鼻,前额有一个硕大的白毫相,齐眉的发尖是排联珠纹,裹幞头,身穿圆领短袖紧身衣,手腕佩镯,胸前抱一口袋,袋口扎成荷叶形状,巧妙地做成尊口。又如初唐的凤头壶,壶身堆砌着瑰丽的饰纹,壶盖塑造成一个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恰相吻合,而由口沿至底部连接着生动活泼的龙形柄。
这些饮食器具都是唐代以前所未见到的新型样式,器物本身既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的金银器造型,而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格,以龙凤纹为装饰,颇具特色。其它诸如凤头龙柄壶上的力士和卷草纹,还有青瓷人物狮子扁壶所塑的象头、狮子和胡人形象等,都是对外域纹饰艺术吸收的结果。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食物原料、饮食器具、食物加工、饮食方式等,也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广大的中亚、西亚、南亚和其它西方国家。唐代的饮食文化,尤其是中国茶文化的输入,对当地居民的饮食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中国的茶叶沿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过程中,波斯是一个重要的中转地,“据有关专家阐释,凡是从陆路传播茶的国家,尽管有些国度已离中国较远,但他们的语音中,仍然保留着中国北方话‘茶’的基本音质,这些国家都将‘茶’读清擦音声母s、sh或清塞擦音声母c、ch。如俄罗斯语读茶作chai,阿拉伯语读茶作shai,土耳其语读茶作cay,罗马尼亚语读茶作ceai,波兰语读茶作chai。这些发音依据的多是波斯语,而波斯语‘茶’的发音则根据中国‘茶’的直接音译。现在的波斯茶一般读作chay。
据黄时鉴先生考证,阿拉伯—伊斯兰古文献最早记述的茶读ga,语言学家认为都是从波斯语借入的”。有学者认为,茶是唐代大食商人采购的大宗商品之一,茶已传到了比波斯还往西的阿拉伯地区。其根据是成书于851年的阿拉伯-伊斯兰文献中提到了中国的茶叶:“在各个城市里,这种甘草叶售价很高,中国人称这种叶草叫‘茶’(sakh)。此种干草叶比苜蓿的叶子还多,也略比它香,稍有苦味,用开水冲喝,治百病”。还有学者认为:“土耳其商人在进行边疆贸易时,也以茶叶为重要物品”。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并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唐代茶已西传至波斯并入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和依据。
(二)海路交流
向东的海路交流,主要国家是朝鲜和日本。
从朝鲜输入唐朝的多是各种食物原料,如水稻、蔬菜、果品等。
新罗有一种黄粒稻,具有芒颖、粒肥、色殷、味香软等优点,唐德宗时金地藏从新罗输入此稻,并种植于安徽九华山一带。
从新罗输入唐代的蔬菜有白茄和石发,段成式载:“(茄子)有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种。”从这种白色的茄子在寺院中种植的情况来看,它极有可能是由僧人从新罗输入中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