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道破-《兰陵风流》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这是资料章,请在正文更新替换后再回看:)
讲讲:唐代时期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唐代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外交通频繁,众多的外交使节、商人和宗教僧侣络绎于途,使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向西,大唐帝国同中亚、西亚、南亚和其它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传统的丝绸之路进行;向东,对日本、朝鲜的饮食文化交流主要通过海路进行。
(一)陆路交流
向西的陆路交流是唐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主流,通过丝绸之路这条巨大的国际通道,唐代饮食文化的输入和输出都比较兴旺。就饮食文化的输入而言,输入唐代的多为中原内地所无的各种饮食原料,以果品、蔬菜和调味品为多。各种胡食肴馔及异域的饮食器具对唐代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经丝绸之路引进的果品有千年枣、波斯枣、偏桃、树菠萝、齐暾果、胡榛子、金桃、银桃等,这些果品多是所在国家的使节进贡而来的。其中:
千年枣是天宝五载(746年)闰十月,位于今天里海附近的陁拔斯单国王忽鲁汗遣使来献的;
波斯枣又称海枣,原产西亚地区,“子长二寸,黄白色,有核,熟则子黑,状类干枣,味甘如饴,可食”;
偏桃又称扁桃、巴旦杏,原产中亚地区,“状如桃子而形偏”,“其肉苦涩不可噉,核中仁甘甜,西域诸国并珍之”;
树菠萝又称菠萝蜜,原产南亚地区,“大如冬瓜,有壳裹之,壳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枣,一实有数百枚,核中仁如栗黄,炒食甚美”;
齐暾果,原产地中海地区,“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也”;
胡榛子,又名阿月浑子、无石子,原产于西亚,“子大如指,长三寸。上有壳,中仁如栗黄,可噉”。
偏桃、波斯枣、树菠萝、齐暾果、胡榛子均是从波斯引入中国的。金桃、银桃是从康国引进的,据载,唐太宗贞观五年,康国“自是岁入贡,致金桃、银桃,诏令植苑中”。其中,金桃又称黄桃,“康国献黄桃,大如鹅卵,其色黄金,亦呼为金桃”。
经丝绸之路引进的蔬菜有佛土菜、菠菜、酢菜、浑提葱、苦菜等,同果品一样,这些蔬菜也是由使节进贡而来的。其中:
佛土菜是从健达国引进的,其菜“一茎五叶,花赤,中心正黄,而蕊子紫色”[3](p4325);
菠菜又称波稜,是从泥婆罗国引进的,其菜“叶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
酢菜,“状似芹而味香”。这种酢菜就是今天的旱芹,它又称胡芹,唐人又称为醋芹,柳宗元载:“魏徵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一次唐太宗召赐食,“有醋芹三杯,公见之,欣喜,翼然,食未竟而芹已尽”。还有称此菜为醋菜的,段公路载:“醋菜,状似慎火,叶阔而长,味如美酢,绝宜人,味极美。”
浑提葱,“其状犹葱而甘辛”;
苦菜,“状如苣,其叶阔,味虽少苦,久食益人”。
经丝绸之路,还输入大量的外来调味品,其中最有名的为胡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