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时候怕是还有人要问。为何堂堂的定国侯夫人在京兆尹的衙门过夜,事情可不就是越牵扯越多吗。 家里的败家娘们还是个做事不严谨的,怕是把柄什么的让人一抓一大把的。真的禁不住查。 看够笑话的圣人终于开口了:“好了,多大的事,怎么就到了朝堂上,定国候你也太没个体统,当我大梁朝堂是个什么地方,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拿来说。” 被圣人申斥了。定国候不敢辩白,口称臣罪该万死。 圣人看看下面的定国候,若不是有老侯爷当年的功勋在。朕管你怎么死。 堂堂的一个定国候连点是非形势都看不明白,当真是让人看不上,幸好没让他上战场,不然才是大梁的损失呢。 人家老尚书一句话不说,两个儿子开口一个半就把他给拿下了,而且还是在华爱卿才被他老人家树立为典型要重点宣传的时候, 你说你怎么就这么看不明白形势呢。这点脑子都没有,怎么带兵打仗呀。 华家二位兄弟同池二郎口称有罪,看在圣人的面子人家也不在追究这个问题。 华大老爷给圣人面子。对定国候甩甩袖子,一声冷哼,人家就不把他看在眼里。 华老尚书满意的看着自家大儿子,真的可以放心的在府上颐养天年了。这样的儿子在,他尚书府至少还可以在辉煌二十年, 接下来的荣耀就要看孙子们的了。想到小孙子。那真是觉得华府可以更迈上一个台阶的。心情不要太好。 而华二老爷就让人看着好玩了,上朝来的时候。三位华大人还分为两拨呢,大老爷服侍着老尚书算是一拨。 华二老爷身边陪着他家姑爷池大人那是一拨, 如今散朝的时候,华二老爷竟然在华大老爷身后,一步一根的, 池二郎在后面看着都觉得自家岳父的行为有点献媚,有点讨好。 华二老爷热情邀约:“大哥,你才回京城,怕还没有领略过京城的风土人情,不如哪日沐休,二弟带着大哥好好地看看京城。” 池二郎在边上不着痕迹的伺候老丈人,跟着点点头:“侄女婿愿意为大伯同岳父大人带路。” 华家大老爷挑眉,这画风变得不要太快,早晨出来的时候,自己试图同二弟搭话,可是还被人家翁婿二人排除在外呢,怎么上下朝的功夫,就上赶着过来鞍前马后了。 华二老爷想来直性:‘大哥,二弟算是知道,大哥在地方上这么多年,还是当年的那个脾气,当初三弟外面招事,大哥没少帮三弟出头。有大哥在,他们这些小辈的可算是美翻天了。’ 好吧捧得华家大老爷摸着胡子,心情挺好的,算是看出来了,这位二弟也不是很难收拾,只要找对了方法。 夫人分析的没错,只要护着芳姐,儿子自然领情。看吧回京城都半个多月了也没见二弟这么热情要带着自己转悠呀。 这才维护了那么一下,二弟立刻就贴上来了,效果那是立竿见影的。疗效不要太好。 华家大老爷:“还要二弟往后多多帮助为兄才是。咱们兄弟齐心,华府何愁不再上一层楼。就是跻身京城的一品人家也是指日可待。” 华二老爷回答的相当的痛快:“小弟自当全力以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