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校园交流会-《重生电子帝国》


    第(3/3)页

    或者称作书籍并不恰当,应该说是用a4复印纸复印、装订起来的一本本书刊。这些都是刘伟从中大图书馆里借出来,然后占了东方实验大厦内,复印机可以无限复印的便宜,自己偷偷装订出了几十本外文专业书籍和论文资料。

    这一年的交流不但让他的英语使用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毫无障碍的阅读外本专业论文,更让他的學科知识进行了一个巨大的更新。他用a4装订带回来的几十本书,就连學校里的老师也经常来向他借阅。

    而刘伟更是在大三就被系里的教授挑中,开始加入对方的实验室帮忙做研究。而一般来说,只有已经确认保研的大四學生或者研究生,才有资格加入教授们的研究团队做一些辅助工作。

    但在學校实验室的两年实习,让刘伟全方位的认识了国内与东方电子的差距。清华作为全国大學的领头羊,每年从国家获得的办學和科研经费无疑是最充足的。

    但即使在清华,除了那些著名的教授获得的经费比较有保障之外,一般的老师想要申请几千元的研究经费绝不容易,要一级级的去申报审批。

    而在东方研究院,万元港币以下的小项目通过率非常高,任何研究员都可以申请,一般来说只要计划书言之有物,项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都会成功获得批准。

    东方研究院每年用于科研的资金投入,比北-京所有大學的科研经费总额都要高。就像之前北-邮的刘俊良教授,东方研究院可以毫不眨眼的,为他的项目甩出几百万港币的经费,而北-邮的其他老师则只有在一旁羡慕嫉妒恨!

    清华的學生在八十年代,就像皇帝的女儿根本不愁嫁,但刘伟却知道东方集团绝对是他最好的选择。其实不单单是他,他身旁的刘畅原本已经向老师打探到,他可能可以留在北-京被分配到科技-部,但他同样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东方电子。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