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银行风暴-《崛起香港1949》


    第(2/3)页

    1955年,廖宝珊正式将廖创兴储蓄银行注册为廖创兴银行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实收资本400万元。

    香港五十年代初期,银行的营业时间一般为上午10时至下午3时,中午休息一小时,廖创兴银行打破传统,将营业时间延长至上午8时至下午5时,中午照常办公,受到存户的普遍欢迎。

    廖创兴银行还首创小额储蓄存款的方法,即100元至1000元的小额存款,月息定为6厘年利率7.2,结果反应热烈,令存款剧增。

    李华龙作为恒生银行的股东,早就注意到了恒生银行竞争对手之一的廖创兴银行,他觉得这家银行的老板很有经商头脑。

    到了1958年,廖创兴银行将注册资本增加到2000万元,实收资本增至1000万元,另有准备金1500万元。此时,廖创兴银行已将总行迁入位于德辅道西10层高的廖创兴银行大厦,并已初具规模。

    廖创兴银行的经营策略相当冒进,一方面大张旗鼓宣传以高息吸引存款,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贷款投入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业。

    1960年底,廖创兴银行的各项存款包括溢利税及呆账准备共有1.09亿元,而同期贷出款项包括透支及抵押贷款有7357万元,另投资于房地产及该行大厦合计852万元。

    换言之,廖创兴银行贷放透支及投资于不动产的款项占存款总额的比重高达75,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已经动摇。

    廖创兴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此时香港绝大部分华资家族式银行的经营状况。

    相比之下,恒生银行的情况要好一些,李华龙每年都会参加几次恒生银行的董事会,他要求恒生银行支持华资中小型制造业的发展,包括长江塑胶厂在内等华资制造企业得到了恒生银行的支持,快速发展壮大。

    后来,媒体分析导致廖创兴银行挤提风潮的爆发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这家银行经营有问题,而外部原因是九龙巴士和怡和两家公司发行新股票上市,已经大量资金流入股市,造成银行体系资金紧张。

    在1961年的头五个月里,大多数股票价格都上升了20至50,市民争相认购所有新上市的股票。

    所有认购者无论是否买得到股票,都必须以支票把股款付给他们的经纪人,英资洋行怡和公司的上市,造成了约有8.98亿元的支票要经银行系统清算。这对银行体系造成了压力,对资金紧张的中小型银行尤然。

    6月14日,廖创兴银行受到不利传闻和谣言的困扰,遭到大批存户的挤提,当天即被提取约300万多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