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把北元王朝发展成佣兵帝国-《大明皇长孙!》


    第(2/3)页

    大明可是有兵两百万,瞧得上他这十多万骑?

    若是大量骑兵都借出去,那么北元岂不是陷入危险之中。

    本来这边部族就蠢蠢欲动,往后能够怎么去压制。

    “我不是很明白太孙的意思,可否详细讲说一番。”

    迟疑了片刻,额勒伯克没有直接的否定,而是再次询问道。

    朱英点头讲述:“北元现在部族众多,兵力纷乱。”

    “我大明虽说兵源足够,可镇守的疆域太过于辽阔,想要对外开扩极其困难。”

    “我有意组成北元大明联合队伍,北元的骑兵,加上我大明的步兵,火器,对于诸多小国来说,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

    “我也知道可汗的担忧,不过可汗忘记了一个事情,当有利可图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自己出兵,那些部族自然会选择谋取生路,只要可汗能够向他们保证,在他们的青壮出去之后,能够保护部族的安危。”

    “同时对于那些外出征战,获得奖赏的部族骑兵,可汗也可适当的收取一部分税收,如此下来,不仅可以更好的维护如今北元的安稳,也算是给了部族一条新的出路。”

    “对于大部分的部族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想着怎么生活下去,我这边可以答应可汗,只要部族愿意出兵,便可提前预支一部分的钱粮,待到归来时候再进行结算。”

    “战死的骑兵同样有着丰厚的抚恤。”

    这番话,听得额勒伯克心中大动。

    他一直以来,最为担忧的事情,就是各方部族对于北元的冲击。

    作为曾经草原上的霸主,北元从中原推出之后,其实有很强烈的水土不服。

    看似庞大势力的北元,实则在下层机构上千疮百孔。

    而额勒伯克本身也不是一个什么雄主,对于诸多的烦心事情只感觉到焦头烂额。

    现在有这么一个好的法子摆在面前,那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事情了。

    “好,这个办法好,他们肯定会愿意借兵出来,到时候我北元亦是可安稳下来。”

    “只要太孙能够做到,解决我北元百姓吃食之问题,我北元亦可于大明永结秦晋之好。”

    额勒伯克哈哈大笑一番,心情极为舒畅的说道。

    这可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况且按照这个路子下去,北元将会对草原有着真正的统治力。

    当然,他也知道大明这是要拿他北元的骑兵去冲锋,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情况还能比现在更为糟糕吗。

    至于朱英所谋划的文明同化那些方面,根本已经是触及到了额勒伯克的知识盲区。

    别说是额勒伯克了,便是在当今这个世道,大明这边再有才学之人,也没有文明同化的概念,曾经的汉文化输出,可并非是主动传播,而是周边小国的被动吸收而已。

    朱英见额勒伯克兴奋,当下趁热打铁的说道:“不瞒可汗,我这边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可汗能够答应。”

    额勒伯克笑着说道;“太孙请直言便是。”

    朱英道:“在北元如今,有许多汉人大臣,我知晓他们对于可汗并非尊敬,其中不少更是跟哈尔亲王来往密切,对于可汗之位有所冲突。”

    “汉臣占据高位,对于蒙古贵族来说本就不满,可汗能否将这些汉臣尽数交由于我进行处置。”

    额勒伯克眉头一下子皱起,道:“这并不太好吧,虽说他们是有些各方面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为我北元效忠过,多数还立下了不少功劳。”

    “如此这般的话,岂不是寒了人心。”

    朱英微微点头。

    他当然知道额勒伯克不会这么去做,只是先抛出一个比较高的问题,好方便去谈后面的问题。

    “是我唐突了,不过我对这些汉臣很是看不惯。”

    “这般,我若是用些什么手段去针对他们,如果他们自行向可汗请辞,还请可汗让他们过来,不要强行阻拦可好。”

    先前拒绝了一次,现在朱英的退而求其次,再拒绝好像就不礼貌了。

    毕竟从谈判之初到现在,朱英可算是给了不少的好处于北元,从深层次来说,更是帮助北元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

    额勒伯克本身对于那些汉臣也并不是看得顺眼,主要是他们并不是完全的效忠于自己,更多的是效忠于自己的弟弟哈尔台吉,这就让额勒伯克的心中一直很是不爽。

    只是为了北元的大局考虑,不能去动他们。

    现在既然已经有了大明太孙的帮助,那么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在乎他们了。

    “行,若是他们自己走,我当然是不会管的。”

    “多谢可汗。”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现在的谈判极为满意。

    随着谈判的进行,细节上面也是逐步的敲定下来。

    曾经还剑拔弩张的两方,经过这一轮的谈判之后,顿时就成了很是要好的朋友。

    其中以欧安民这些汉臣最是尴尬。

    当双方势力不再处于敌对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就显得有些惹眼了。

    况且经过朱英先前对于他们的讽刺,原本齐泰等人对于欧安民的一些崇敬也是荡然无存。

    谈判的结果,很快就在大明和北元之间传播开来。

    而朱英在此前,自然是先行在邸报上面进行舆论的导向,大肆宣扬往后的草原,将不会成为大明的威胁。

    邸报这东西,就相当于一个大杀器,可以让百姓听到自己想要说的话语。

    轻松的控制舆论的风口。

    不然这样的行为,在有心人的驱动之下,很容易对朱英的名声造成大的冲击。

    别看现在的大明算是国泰民安,实则内种宵小不少,他们会抓住任何机会来诋毁大明。

    这一点,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时代,都是极为难以避免的。

    想要大明上千六千多万人一条心,想想就知道完全不可能。

    用朱英的想法来说,那就是团结大多数人,消灭小部分人即可。

    只要大势所在,些许风浪又算得了什么。

    在谈判之后,燕王朱棣很快就得到了释放,这也是北元率先表达的诚意。

    毕竟是大国谈判,作为大明太孙,朱英的信用还是很高的,额勒伯克自然没有必要说为了这一点时间搞得双方都不愉快。

    朱英在谈判之后,也并没有立即离开北元。

    而是亲自坐镇边关,设立边关贸易司。

    这一点,可以说是极大的程度上表现出了大明的诚意。

    边关贸易司的建立,首先就是对于草原物价的定夺,在官方采购的物价之中,加上部分的运输费用,几乎就是江南地带的购买价格了。

    这个价格,对于草原来说相当的友好。

    先前草原百姓这边同样的物资,相当于在价值上整体抬高了三四倍。

    同样的皮毛,曾经可以换取一石粮食,现在已然是可以换取三石多了。

    价格的抬高,对于边关这些走私商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当走私没那么赚钱的时候,谁会愿意承担巨大的风险去干这个买卖呢。

    走私的横行基础,本身就是建立在暴利之上。

    而在边关地区,北元为了表达诚意,特别派遣一万骑兵,作为保护商路的保镖,在规定的线路上,但凡有任何不法之徒,都要受到他们的管辖。

    蒙古骑兵纪律很差,所以负责节制他们的是大明这边派出的百户。

    这些百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还会成为北元的将领。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身份,等于是双重任职,同样是受到了北元的册封,有着相当于北元将军的权力。

    这就使得蒙古骑兵也必须听从他们的命令。

    因为文化的区别,律法的制定基本上都是参考大明这边,那些汉臣好像也嗅到了一些风声,在协商的过程中变得是低调了许多。

    仅仅不到半月的时间里,在北元和大明配合之下,于草原之上设立了一个个互市。

    大量的草原部族来到这里进行交易,而额勒伯克的名声,一下子就在整个北元响彻起来。

    不管是大明的百姓,还是说北元的牧民,对于他们来说,在谁的统治之下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够让他们吃饱饭,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什么民族大义,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来说,谁还会在乎这些,更别提在没有受到教育的情况下,跟他们说这些也不懂。

    这里最惨的,大概就是山西晋商了吧。

    群英商会脱离之后,山西晋商算是崛起,填补了先前的空白,彻底的垄断了走私行业。

    而且因为禁运的关系,他们更是哄抬物价,赚的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现在全部放开之后,牧民也不是傻子,有什么必要去买他们高昂的物资。

    即便是雪花盐,瓷器等这些贵族才有需求的奢侈品,大明商会这边也可以进行一个提供。

    蒙古牧民这边一些较为聪明的,更是进行大量的购买。

    因为大明的货物低廉,让他们有了更多赚取的利润,从大明这边入手之后,他们完全可以卖到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去,从而赚取到更多。

    在目前的西北地区,玉米已经开始了大量的种植,玉米杆在经过朱英的推销之后,成为了草原牧民这边抢购的必需品。

    原本瘦弱的牛羊,在经过玉米饲料的喂养之后,不过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完全是变了个样子,这是最鲜美的牧草都达不到的效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玉米饲料就已经成了草原这边最畅销的货物。

    牧民完全可以通过喂养牛羊,从而再卖给大明一个好的价钱。

    便是那奶牛产出的奶,都要变得香甜浓郁许多。

    在一个月之后,朱英针对于北元汉臣的安排开始了。

    因为这一个月的相处,两国之间的敌对性少了很多,就是在北元朝廷营地这里,都已经可以看到许多的大明商人。

    朱英通过锦衣卫的查询,还有着额勒伯克的帮助下,几乎是掌控了所有北元汉臣的信息。

    随即马上就是在大明内部,对这些汉臣的宗族进行排查。

    其中重点,就是欧安民。

    毕竟他现在在于北元汉臣这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只要是率先拿下他,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了。

    欧姓分布很广,广东、湖南两地占据有六成。

    不过欧安民的宗族,是在河南新郑一带。

    毕竟欧安民比较出名,稍作打探一下,就能够轻易知晓。

    在得到消息之后,由宋忠带队,立即前往河南新郑。

    .....

    河南新郑县。

    在这里,欧安民的家族算是排名极为靠前的地主豪绅。

    新郑欧氏的崛起,自然是跟欧安民分不开干系,毕竟在蒙元末期,欧安民可是从二品的汉人大臣。

    在那个时候,对于自己的家族当然有着极高的照顾。

    即便是朱元章横扫天下,新郑欧氏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

    河南虽有一个南字,实际上属于北方地区,便就是北方汉人,而这里作为天下兵家必争之地,常年民风彪悍。

    因为蒙元的关系,没有依附的世家遭受重创,新郑欧氏算是蒙元后期才逐渐成长起来。

    新郑欧氏本身,在读书这块自然是舍得下血本,所以全族老少,基本上最次都是上过私塾。

    这也导致除开欧安民外,还有不少族人是在仕途之上发展。

    比如现在的新郑知县,就是欧氏族人。

    这些消息,宋忠在抵达新郑之前,就已经熟知了,所以第一步,就是直达知县府。

    新郑知县府极为气派,作为中县的新郑,比之一般的上县知县衙门还要来得更为气派一些。

    宋忠带人赶到的时候,新郑知县衙门这边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

    知府衙门的衙役,一脸懵逼的看着面前突然出现的数十缇骑,还没有反应过来。

    城门的守卫在看到锦衣卫的令牌之后,根本来不及进行通知。

    “你们是?”

    一名衙役壮着胆子询问道,语气中还带着几分哆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