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道教养生-《九郎资料集》


    第(3/3)页

    可见,性命二者乃同一本体的两方面的功能,所谓“本一而用则二也”。这种从性命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方法,是道教传统哲学的重要特征。

    道教所独具的这种性命双修双了的养生学,和西方传统的养生学比较,有一个完全不同之处。那就是道教养生学不是单纯讲寿命、讲延年益寿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生修养方法,借这个方法,去完成人生的最高修养境界,即到达“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在西方养生家看来,健康长寿是养生学的唯一目的,故在他们的论著中仅仅局限于对体质与力量的论述,而不涉及心性与道德的修持。如被誉为西方养生学开山鼻祖和运动医学的创始人、古希腊的希波克拉第,著有《论养生》四卷,从养生法的原理到处方,论述得很全面。又著《论健康时的养生》,不仅阐述了饮食养生,而且从普通人到锻炼者如何确定运动处方都谈到了。这些著作的内容相当丰富,都是以饮食养生为中心而论述了涂油、按摩、洗澡、呕吐、绝食、睡眠以及运动等的处方,却没有一处谈及道德的修持。(详见日本岸野雄三《古希腊希波克拉第养生法》,吕彤节译,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6月版)

    在道教养生家看来,健康长寿只是手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同时,也只是养生学的一部份,叫作“命功”。此外,尚有一部份,即是心性修养、道德修养、人格修养,叫作“性功”。命功就是延长寿命的方法,这就相当于西方的养生学。修命还须修性,道教养生家们拿性功贯串命功,所谓“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彻始彻终,不离心性修养与心性锻炼。故凡言修命,必曰修性,两者须臾不离。因此,与西方养生学相比较,道教养生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其中有关心性、道德的修养,更为西方养生学所无。

    与中国佛教、儒家的养生学相比较,道教养生学又多一个“命功”。儒家历来重视心性的修养,《大学》讲修齐治平,以正心诚意为--&网--;《孟子》讲求放心,不失其赤子之心,毋失其本心,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易经》讲洗心退藏于密;宋明理学家讲复性、合性、主性等;以及佛家讲明心见性,定慧双修,止观双运等,大都是心性养之事,而罕言炼精炼气之术。

    其次,道教养生学讲性功讲命功,不是截然划分为两途的。它是互相关连互相影响的,或从修心起步,或从炼精下手。炼精、炼气、炼神、还虚,都是紧密连接的一段段工夫,道教气功养生学以性命双修为一大原则,性功命功为两大纲领,又以炼心、炼性、炼精、炼气、炼神为五大要法,清、虚、静、定为四字工诀,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内炼体系。

    四 逆修返源的仙道理论

    道教气功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是类比宇宙论的人体生命哲学,这种哲学可用内丹学常用的“人身小天地”一语加以概括。其说与印度瑜伽教之说颇为相近,而与中国佛教之学大异。道教气功养生理论根据《阴符经》“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说,认为人身为一小天她,而与宇宙大天地同一本体,同一运转规律,同一生成程序。因此,类比宇宙论以为探清人体生命发生的本原与程序,便可找到炼丹成仙、超出生死之道。

    道教气功养生家用来类比的宇宙论有两套。一套是根据《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二,三生万物”之说而提出的。认为由太初无形无象的“道”生出真元一气,这就叫“道生一”;真元一气分化为相对的阴阳,阴阳合成第三体,第三体又衍生出芸芸万物,是为顺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造化之道。又依《道德经》 “归根复命”之说,认为内丹之道就在于逆此万物顺行之道,力使万物合而为三(即精、气、神),三复化为二(气,神,),二复归一(神),一归于道。这就是 “夺尽天地冲和之运,阴阳化机之妙”,从而达到重返本源,常住永生。

    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上药·精气神说下》论述说:“《黄庭经》曰,‘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又云:‘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 纯阳祖师曰:‘精气神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又云:‘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真外更无真。’曹真人云:‘比来修炼赖神气,神气不安空辛苦。’又云: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虚靖天师云:‘神若出,便收来,神返乡中气自回。’白真人云:‘此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种种论说,不外乎精气神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舟。”

    何谓顺?陈致虚解释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这就列出了一个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成人的天地万物的生成程序。何谓逆?陈致虚说:“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这种学说又被叫作“顺逆三关”。《性命圭旨·元集》说:“初关炼精化气者,要识天癸生时,急急采之。采时须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所谓‘火逼金行颠倒转,自然鼎内大丹凝’。中关炼气化神者,乘此火力炽盛,驾动河车,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穴,气与神合,然后下降黄房,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上关炼神还虚者,守一抱元,以神归于毗卢性海。”三关运炼,自有为入无为。亦可径做上关。直接炼神还虚,以顿法了结渐法。

    宋元以来的内丹家还用另一套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化生的宇宙论解释内炼原理。这一宇宙论是由北宋著名道教理论家陈抟所创。陈抟传《无极图》于世,“其图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为内炼丹家誉为长生之秘诀。几经展转,传至周敦颐手中,“周子得此图,而颠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以为儒者之秘传。益方士之识,在逆而成丹,故从下而上;周子之意。以顺而生人,故从上而下。”(明黄宗炎《太极图辨》,《宋元学案》卷12)

    由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见右图)阐述此论最为明了,故宋元内丹家的著述中大多皆直接采用周敦颐的《太极图》和朱熹的解说。根据无极太极化生万物的顺序,内丹家谓由阳静阴动,逆炼归元,使五行颠倒、阴阳混合,复返于混沌未分之无极太极,便可成仙结丹。

    元李道纯《中和集》卷3《问答语录》说:“天地即乾坤也,乾坤即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以太极言之,则曰天地;以易言之,则曰乾坤;以道言之,则曰阴阳;若以人身言之,天地形体也,乾坤性情也,阴阳神气也;以法象言之,天龙地虎也,乾马坤牛也,阳乌阴兔也;以金丹言之,天鼎地炉也,乾金坤土也,阴汞阳铅也。散而言之,种种异名;合而言之,一阴一阳也。修仙之人炼铅汞而成丹者,即身心合而还其本初。阴阳合而复归太极也。”在《性命圭旨·元集》中有“日乌月兔图”,即形象地表现了这种观点。

    儒家与道教的宇宙论,本来同出一源,故一拍即合。从丹经之祖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起,道教内丹家就以易理及老子之说阐释丹法,尤多用周易卦象说明炼丹之理及运炼过程。宋元内丹派的兴起,更加援儒入道,多借理学论述丹法。

    以上论述,我们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道教气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在这些基本的思想上,道教中人推衍出许多的观点、学说,从各个角度丰富了道教的内炼理论。

    lvsexs(;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