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人们眼中的庞然大物张家,直接陷入了死境。 北平的各煤矿商人们,看到了张家的处境,越发的不敢出头,按照大明工局的布局下做事。 才半个月的时间。 张家就投降了。 张贤才托关系见到大明工局的大掌柜,希望对方能手下留情,给张家一条活路。 高珍很忙。 抽空见了张贤才。 听到张贤才的话,高珍忍不住笑了。 果然是虎父犬子。 不怕子孙无能,就怕子孙不自量力,以张德辉老东家的遗产和遗留的关系,张家子弟吃个百年都没有问题,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自己答应见对方,也算是向故去的张德辉给了个交代。 高珍见了张贤才,说了不到三句话,就让人请出张贤才。 望着大明工局四个字,张贤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寒冷,内心终于迷茫了起来,他突然间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走下去。 明明大好时机,仿佛处处都是商机。 以张家的实力和威望,张贤才一直觉得大有可为,一直埋怨父亲太保守,不懂商业之道。 可不知道为什么。 自己越是用力,张家面临的阻碍越多,让人非常的不满。 这些阻力,让张家商业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那些工民联合部的约束,张贤才就不提了,还有方方面面的限制,让张家商行根本无法全力探索利益,无法最大效率的扩张。 “为何如此。” 张贤才喃喃道。 父亲逝去才不到三个月而已啊。 张家先被拿下,断去了资金输送,不久后,秦王府、齐王府、楚王府先后被调查,引发了京城内外的震动。 一次查三个王府。 人们连一点风声也没有听到,如此震撼的消息,每个人都忍不住的关注。 越打听,越多的人闭嘴。 随后。 锦衣卫也跟着出动。 连锦衣卫都动了,事态越发的严重起来。 有说三王联手造反的。 还有说有人准备刺杀太子殿下。 众说纷纭,谁也没有真凭实据,不过呢,这样的大局势下,没有商人再敢出头反对遗产税法,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涉及到了皇权。 遗产税法争一争是利,被皇权影响到了,那就是要命了。 太子殿下虽然随和,和太子殿下终归是皇族,就算太子殿下仁和,他手下的人也不会让步的,历来都是最凶险的大事。 又过了一段时间。 齐王,楚王,秦王。 三王被废。 并且指出他们所犯的罪行。 养刺客和死士,私造盔甲火器,谋害朝廷命官 每一件都是造反的大案。 证据确凿。 由三法司审定三王的后事,是杀是囚,还没有最终的决定,但是三王府的王爵被取消,下面参与的人,也被关押了起来。 其中就有张家商行。 张家商行参与了齐王府的事宜,与齐王府合股,为齐王府输送了不少的利益,否则齐王府也做不成这许多事。 张家好解决。 可张家商行养活了那么多的工人该怎么办。 关于张家商行的困境,朱高炽亲自批复,优先保障工人们的生计,最大程度的避免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下滑,民生放在第一位。 既然如此。 经过内阁和一些人的商议,最后大明工局出面,邀请了合记商行,周家商行,周记商行,郭记商行等等。 “张家的冶铁厂,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要熄炉,为了保住高炉,和工人们的工作,将会由大明工局下的冶铁总部收购。” 高珍平静的说道。 众人没有说话,仿佛没有意见。 高珍知道众人意见很大。 大明工局多年来其实在萎缩,体量虽然越来越大,可涉及的行业,却在不断的退缩,如今吞并的态势,恐怕在场的大商人们,内心指不定怎么想呢。 高珍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 大明工局的所有利益上交朝廷,推动大明的发展,大明工局更不会偷税漏税,同时,对于工民联合部的规章制度从来不会违背。 不少的声音响起,认为应该取缔商行,不应该由大明工局让利。 当下大明商业的一切,多半是大明工局让出来的。 总之。 由大明工局替代商人们的声音并不少,这也是商人们努力试探的原因之一,张贤才多次与朝廷唱反调,也有一部分的原因。 现在大明工局的动作,引发了民间商行们的不安。 “朝廷的旨意很明确,保张家商行工人们的活计,至于张家,除了偷税漏税,还有与宗室勾结等大罪,光朝廷的罚款,张家账上所有的资金都不够。” “为了工人们的生计考虑,决定罚款只针对张家,张家商行的公账则不动,不但如此,还要调拨资金,稳住张家商行的渠道。” “朝廷决定,由大明工局和各商行组办资产清查小组,除了了解张家商行的渠道,还有评估等,最后进行拍卖,在保住工人们的生计为前提下,由各商行接手。” 随着高珍的解释,众人内心才松了口气。 这个几月来他们也憋的很辛苦。 如今尘埃落定,谁都希望事情尽快的过去,不要妨碍大家挣钱,挣钱不香么,打打杀杀的多不好。 张德辉死后不到一年。 托他儿子的宏图志向,张家商行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张家的结果。 让许多的商行反思了起来,该如何避免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