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葛诚双眼露出不可思议。 多少的英雄豪杰,为了尽快达成自己的目的,苦一苦百姓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又如圣人的移民之策。 虽然做了许多的准备事宜,可从南方移民到辽东的路途上,百姓们仍然产生了一些伤亡。 可这是国策。 既然是国策,老百姓们苦一苦嘛,终归是带来好处的大事,于国于民都有大利。 葛诚不知道历史。 未来清朝用湖广填隔壁四川而已,移民死亡的人口,竟然百倍千倍于朱元璋从南方移民到极远苦寒之地的辽东,里头的道理值得是人们反思。 虽然不知道未来,但是葛诚仍然惊叹。 便观历史,反倒是像皇太孙殿下这种,以人为本的,从来不动摇的政治理念,可谓是让人服气又敬佩,能耐得住性子。 第二日。 朱高炽亲自去了孙府。 孙岩年龄大,资历老,朱高炽制定的勋贵体系严苛,但也给了孙岩伯爵之位,高于男爵子爵。 京城。 朱棣赏赐的宅子,朱门大开。 孙岩的子孙们蜂拥赶来拜见朱高炽,并引导朱高炽去看望孙岩。 孙府不小。 庭院水池阁楼一应俱全。 路上奴仆婢女穿着明亮的衣裳,比普通百姓穿的都要好,每个人凝神走路,可见规矩森严。 “爹,皇太孙殿下来了。” 孙岩的长子在病榻旁,急迫的小声喊道。 朱高炽皱起眉头。 “孙老将军。” 朱高炽主动上前一步,阻止了对方,小声的叫了一声,而孙岩紧闭双目,出气多进气少,面色发胀,已经时日无多。 “我还是来迟了一步,未能与孙老将军说上话。” “昨晚父亲还能说话,想不到今日已然不能,昨日天使来告,皇太孙今日会来探视父亲,当时父亲躺在床上,本来要下床,被天使所劝,父亲听闻后,并露出过笑容。” 孙岩的长子满脸的悲痛,眼神中藏有一丝的惋惜。 到底惋惜什么,朱高炽懒得去深究。 “孙老将军是国之重臣,与国有功,如果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可以差人告诉我,我会酌情考虑的。” 朱高炽安抚道。 和孙家人一一见了面,又去安慰了老夫人一番,才打道回宫。 京城的街面上。 朱高炽从马车车厢里观望。 北平的时候,他到处跑都可以,自从来到了京城,出宫的次数屈指可数,不光是为了自己负责,更是为了大明负责。 连朱元璋都被人阴谋要下手过,何况自己呢。 大明现在已然稳定了下来,没有前番那么局势紧张,朱高炽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的行人。 还看到了几名乞丐。 京城允许有乞丐乞讨,朱高炽亲自下的旨意,决不允许为了体面而禁止乞丐。 乞丐有人故意当,也有人的确是生活所迫。 总不能因为前者就禁止了后者。 社会的文明,最能体现的方式,在于对待弱者的态度上。 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 强者是需要存在的,而弱者是要照顾的,否则冷冰冰的社会,有什么文明可言。 “真希望能一直如此。” 刚刚说完。 朱高炽怔了怔,他突然有些明悟,后世为何要急迫的告诉百姓们,甚至到了过度的地步,希望百姓们学会自己抗奋的道理。 文明从来不是天下掉下来的。 更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会进步,也会倒退。 而古今中外,倒退的时候,往往多过于进步。 正如先民所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天两章是大章,等于三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