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人伸出一条腿,绊倒了那跑路的人。 “好小子,真能跑,” “谢了。” 巡检丁差惊讶的说道,比他还能跑的人,可真是少见了。 “怎么回事?这几个人做什么的?” 刚才帮忙的路人问道。 巡检丁差无奈的摇了摇头:“几名高丽人,偷跑到大明来做工的。” “哦。” 周围的人们恍然大悟。 高丽和倭国的女佣在大明越来越多,就算是千分之一的几率,她们使尽了各种招数,引来了不少高丽和倭国的男子。 主要是外国的用工便宜,当地的小作坊们,愿意冒着被罚款的风险使用黑工。 前些日子报纸上还报道过,要打击这些现象。 高丽和倭国的女佣使用,已经是底线,不允许有大量外国廉价工人的存在,破坏大明内部的用工秩序。 “真没想到啊。” 朱元璋得知后,一脸的惊奇。 大明的变化,快的都让他认不出来了。 “隔着这么远呢。” 朱元璋没反应过来,实在想不到他们是怎么来到大明的。 “老爷,您久不去海边看过,如今海上的船只可多了,去往朝鲜的船只越多,船上混一些人上去,谁又能知道呢。” “他们不怕被罚?” “有些船老大打着多挣一点是一点的想法,而且大海上又如何去查。” “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了。” 几名高丽人还在挣扎,他们好不容易来到了大明,已经没有了退路,万万不想被输送回国的。 “还不老实。” 巡检丁差敲了几棍子,才让高丽人不敢挣扎了。 退役人员并不全部是巡检丁差,但是巡检丁差必定是退役人员,根据巡检司的用人规定,招募的对象,必须是从退役军人中招收。 别说在场的有七八个巡检丁差,就算只有一个,也不会畏惧这三名手无寸铁的高丽百姓。 当然了。 如果这几人手里有武器,巡检丁差们也不会客气,迎来的就不是棍子,而是铅子了。 街头一场临时的意外,成为了周围人们今日的话题。 “到底是心向中华的藩国,还是要照顾一二的。”朱元璋怜悯的说道,李道信也点了点头。 许多百姓都无法理解皇太孙。 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 只要认同中华文明的人,就会给予最大的仁德。 不少的国外百姓,倭国不提了,高丽国向来以藩国自居,百姓心向中华文明,皇太孙对他们太严苛了,不过是想来谋个生计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