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朱高炽的蓝图-《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如果说河西走廊是内地与西域的通道,那么亦力把里也是类似的通道。

    别失八里城。

    黑的儿火者带着他的部族西迁了上千里路,到了亦力把里城一带,朱棣则带着数万大军占领了这座空城。

    外事通陈诚,还有他的朋友陕西人李暹,两人在厅内向朱棣介绍亦力把里的地形。

    此时。

    厅外风沙漫天,人不能行,只能龟缩于室内。

    窗户被风吹动,沙子打的窗户不断发出响声,感受着大自然的威力,修复铁道的工地已经停工。

    哈密和亦力把里修建铁道多年,哈密的主干铁道去年已经完工,但后来哈密落入鬼力赤手中。

    多处的铁道被鬼力赤破坏,但破坏也不容易。

    犹如长城,虽然一直在被破坏,可是根基一直都在,破坏当然比建造容易。

    可破坏如此大的工程,需要的物资和人力也不是少数,生产力落后的地区,并无法坚持下来。

    所以长城一直都在。

    铁道也是如此的道理。

    随着哈密的收复,铁道已经重新通车,亦力把里不同,铁道修建的缓慢,虽然没有被破坏,可也只修到了委鲁母,。

    委鲁母在别失八里以西三百里的地方。

    汉朝西域都护府曾在这里派兵屯田,唐朝在这片广大地区设立庭州,因为委鲁母所在地,是汉朝西域三十六国的轮台国所在,所以被取名为轮台县。

    到了明朝,因为好几百年的中断交流,因此根据本地音译称为委鲁母,也就是清朝舆图中的迪化,后世的乌鲁木齐。

    清朝统治者打败准葛尔丹,此地改名为新疆。

    “别失八里的北方是大沙漠,南方则是更大的沙漠。”

    陈诚手绘的舆图,非常的简略。

    朱棣现在听到沙漠就头疼。

    后世许多人下意识认为古人不了解世界,只能说进入了误区,把清朝的社会风气看成了古代历史的一个全部。

    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区别。

    从穿着上就能知道,历史是不断变化的。

    古人对外的探索,从来就没有终止过。

    诚然。

    对世界的认知有极大的误区,但也不是什么都不了解,越是周边越是清楚。

    明朝和中亚西亚的使者往来,持续到了万历时期,哪怕是后世的土耳其,被大明称为鲁迷,嘉靖时期有过五次外交的记录。

    包括朱棣历史上五次北征的时候,皆有派遣使者去中亚西亚安抚和拉拢诸国,并不是不懂外交策略。

    古人受拘于时代的局限性,可并不是傻子。

    陈诚和李暹,是永乐时期有名的外交家,一辈子都在与中亚西亚,和东南亚打交道。

    目前虽然还没有登上舞台,但是因为朱高炽的原因,以及陈诚本身在西域和对西域的了解,仍然被朱棣看中了他们的才能。

    陈诚在西域行省多年,因此比李暹更为熟悉亦力把里的情况。

    指着他自己画的草草舆图。

    “唯独别失八里往西的方向,一直到阿拉山,在这里的阿拉山口是进入北地唯一的通道,也可以看成是防备北方的唯一缺口。”

    听到陈诚的说话,朱棣认真的看着舆图。

    阿拉山口西边是在整个中亚地区极为有名的阿拉套山,而东边是新疆地区的巴尔鲁克山脉,两座山脉中间断开的一个缺口就是阿拉山口。

    西伯利亚地区的西北风,一年四季都会往南方吹过来,而穿越了西伯利亚和中亚的草原戈壁之后,终于抵达了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门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