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修建铁道的难度,还能有修建长城难么,长城可是修建在险山山脉之中。 最重要的是,使用的是阉工,那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随着辽东铁道的通车,修建奴儿干铁道已经启动,十万阉工也已经准备完毕。 但是有意愿移民奴儿干的人口还不多,辽东都才百万人口,不过只要把铁道修建好了就没有问题。 只靠新成立的奴儿干骑兵营,就能牢牢的控制住奴儿干。 从片井长家中离开,军户们各自返回自己的家中。 妇人烧火做饭,孩子们也都散了回家。 大儿子正在为马洗澡。 “闲的慌。” 老汉远处看见了,为大儿子的喜好感到好笑,但也没有说什么,两名幺儿跟在他们大哥屁股后面,还有两个闺女。 和别人不同,老汉是和婆娘一起移来的辽东,不像别人娶得说不了话的夷人女子。 “爹。” 孩子们看到了父亲,纷纷围了过去,几条猎犬也跟着小主人们跑,吐着舌头哈着气。 屋檐上的大花猫,有气无力的趴在瓦片上,猫眼里满是鄙视。 老汉身边热闹不已。 “你别吃饭了,先去卫司衙门报名。” “招兵啦?” 大儿子惊喜的问道。 老汉点点头。 大儿子见状,丝毫不敢耽误,重新转上马鞍。 “你换匹马不行吗。” 老汉不耐烦的说道,那枣红马的毛发都还没有干透呢。 大儿子舍不得。 他就喜欢自己的这匹马。 马厩里还有两匹马,但父亲说了,这匹马是送给他的,他当做最心爱的礼物。 弟弟妹妹们都没有自己的马。 大片井制度的威力,慢慢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当做仓库的棚子里,还有好几样的农机和各色的农具。 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撑人口。 而大片井制度犹如农庄。 家家户户的牲畜多了起来,一户军户家中有两三匹马并不是稀罕的事情。 “老大去当兵了,家里少了个劳动力。” 妇人见到吃饭的家人里少了老大,问清楚之后,担忧的说道,其实是不希望儿子去当兵。 “你个妇道人家懂个甚。” 老汉不在乎的说道。 “不就看过军报么,真以为自己是读书人了。”妇人鄙视道。 老汉一脸的得意。 他们军户经常在一起读军报,已经成为了习惯,为他们的生活点缀了光彩,更像是娱乐方式。 军报上说。 土地的负荷有限,不如工业的发展无限。 一百亩土地看起来很多,但是当一家有了五六七八九十个孩子,又加上吃的好了,还有如今医学的发展,成活率高了起来。 女孩子嫁人,男孩子娶媳妇。 大家立马有了三五小家。 不到一代人田亩就变少,乃至不够用。 想要维持家业兴盛,家族永远繁衍昌盛,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只有当兵获得军功,才能继续分到更多的土地。 一个大家族变为三五小家,原来的一百亩土地,就需要变为三百五亩土地。 一代代扩张下去,才是家族永存的保障。 老汉相信军报上说的。 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们家家一百亩地,就必须让他们去当兵,谁当不上兵,就只能守着百亩田,直到变为人均十亩,五亩,又回到以前的生活。 这道理如此的通透,谁又能看不明白呢。 老大从卫司衙门回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