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北平空中的神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合记商行规模虽然大,但是因为放开了融股,许多小商人会在合记投上些股份。

    这些小商人自身没有拿得出手的名头,所以常常把合记拿出来说事。

    外人一听合记的名头,不懂的人自然被蒙住。

    “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学者谨慎的问道。

    对眼前商人并没有好印象。

    商人越来越多,骗子也越来越多,不光是老百姓上当受骗,包括他们这些学者,也听闻过被骗去专利。

    “我想投资你的技术。”商人诚恳的说道。

    “我的确是合记的小股东,老家有人从事海贸,资金上面不短缺,缺的是机会。”

    北平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可机会永远是不多的。

    商人有钱,但是在传统行业上竞争不过老派的商行,而合记的入股是有限制的,他们只有分红权,商人并不满足于银钱,需要寻找新的机会。

    只有在行业中站住一定的跟脚,才能在北平获得身份和地位。

    光有钱并没有用。

    钱。

    在中华重工体系的高层眼里,不过是废纸罢了,他们更看重的是资源。

    “我研究的方向,目前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所以你要失望了。”学者委婉的拒绝。

    商人急了起来。

    他觉得载人升空有绝大的前景,敏锐的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大机会,万万不会错过的。

    “孔明灯可以载物,只不过做大号的孔明灯而已,又算多难的事情。”

    学者不满道:“您可以自己请人去做。”

    商人拉着学者,“王先生,您应该知道好的发明需要市场,我可以证明我的资金,您如果不放心,可以随我去粮票银行看看我的存根。”

    王学者推了推挂在右眼的眼镜片,仔细打量了来人。

    想了想,耐着性子解释道:“理论上是一样的,但是当重量和面积变大了,事物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难道无法升空?”商人问道。

    “可以升空,但是时间短,也不够安全。”

    “只要能飞起来就行。”

    商人认真的说道。

    “不能载人的。”

    “不载人也行,我可以投资一百元。”

    “这是为了什么呢?”学者不太懂。

    “我可以解释,但是你要跟我签订协议,后续的投资,必须以我为先。”

    学者想了想,一百元不是小数目,能促成他的研究,于是点了点头。

    为了规范,两人专门去讼行,请了一名讼师为了他们做中间人,订立了协议。

    商人这才笑道:“只要能升空,就能证明可以载人。”

    “可是有什么用呢?”

    “证明了价值,能去粮票银行申请贷款开办工厂。”

    “万一粮票银行没有认可呢。”

    商人坚定的说道:“这项技术一定是最伟大的,哪怕粮票银行不识货,我自己回去家族请求资金办工厂,哪怕卖了我的祖业都可以。”

    学者被商人的精神所感动,不在抱有疑虑。

    靠着一百元的本金。

    学者很快建造了一个有房间那般大的孔明灯。

    燃烧煤油和稻草。

    无人的孔明灯从北平郊区升起后,被风吹动,最后落入了北平贸易中心。

    飞行整整半刻钟的时间。

    无数人都看到了空中的巨大孔明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