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胡将入京势骚然(六)-《大唐西域少年行》


    第(1/3)页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东宫势力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趁机坐大,将手伸入龙武禁军,在杨国忠发动的王焊谋反案中差点将李林甫击倒。        .  v  o  d  t  w  .  

    强压心中的惊慌,李隆基听从高力士的提议,火速新建飞龙禁军制衡龙武军,以免不知不觉中被逼为“太上皇”。

    在王焊案等交锋中,李隆基意外发现王正见的态度甚是微妙。他因王忠嗣的缘故一直被朝野视为硕果仅存的东宫党边将,其长子任职东宫,与广平王形影不离;其女更是嫁给建宁王。但王家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次子王霨,却如泥鳅般在东宫、李林甫和杨国忠三方势力间游刃有余。

    最初李隆基以为王正见大奸似忠,面上尊崇东宫、实则四处钻营。但前年冬至大朝会上,王正见合纵连横发动碛西边镇削弱安禄山的势力,明显与东宫心思不符。李亨与安禄山关系并不融洽,但李隆基清楚,双方眼下并未视彼此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毕竟他们各有各的对手和麻烦。

    而去年肆虐关中的洪灾则让李隆基摸清王家父子的想法。洪灾之中,关中平民流离失所,适逢飞龙禁军成军工作举步维艰。王霨及时提出“流民换精兵”之策,一举两得化解困境,令李隆基意识到王正见和王霨的目标是强本弱枝、维护中枢威仪。

    身为北庭都护却反对节度使权力扩张,听起来匪夷所思,却活生生地发生在眼前。

    “莫非王正见傻了?还是边镇之权已然膨胀到不可约束的地步,令仁人志士痛心疾首?”李隆基心间闪过几丝疑虑,但他仍然坚信,天下万民尽在掌握中。让他感到更妙的是,王正见父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恰好有助于自己推行易储大计。

    李隆基更换太子的念头萌生在梨园欢宴上。武惠妃死后,寂寞空虚的李隆基在高力士的诱导下结识千娇百媚、精通音律的解语花杨玉环。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焕然一新的情感滋润了帝王的身心,却也彻底断绝了寿王李瑁的东宫之途。

    有时李隆基也会怀疑,高力士是否故意因势利导,斩除寿王对东宫的威胁,毕竟太子是他举荐的。但只要看到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娘子,李隆基就不愿再去纠结此事。毕竟儿子的感受不若自己的享受重要,何况他也须臾离不开高力士细致入微的侍奉。

    故而李隆基虽对太子的不满越积越多,之前却始终未考虑过废立太子,因为他一时想不出哪个儿子适合替代李亨。

    梨园宴会上,李林甫借武惠妃的忌日,将盛王李琦推到眼前。怀着对旧爱的缕缕思念,年老帝王蓦然发现,沉溺于享乐中的自己对儿子们了解得太少,不知不觉间,年近弱冠的李琦已玉树临风,酷似当年风流倜傥的临淄王。

    “如此佳儿,何不立为太子?”欢宴之后,李隆基再瞧李亨那张黑脸横竖都觉得不顺眼。虽清楚李林甫利用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但李隆基乐意如此。而他决定选择盛王除了对武惠妃的旧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李琦年纪适中,既不用担心日后朝政为权臣篡夺,又不必忧虑东宫威胁自己的帝位。

    打定主意后,李隆基如同忙碌的蜘蛛,静悄悄编织着捕捉猎物的大。经历过无数血雨腥风的他深知废立太子极可能动摇国本,必须慎之又慎。因此,一开始,为了避免刺激李亨,李隆基只是逐渐增加盛王抛头露面的机会,使朝臣慢慢适应李琦的存在。

    前年冬至大朝会时,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利用碛西边将对安禄山的围攻,为盛王争取到平卢节度使的差遣,使悍将史思明成为李琦的忠诚追随者。

    李隆基本不想.操之过急,可身体日渐衰弱的李林甫却等不及。去年洪灾时,李林甫入宫秘奏,恳请李隆基默许盛王转运渭桥仓中的存粮赈灾,以博取名望。李隆基望着垂垂老矣的李林甫,心生怜悯。两人年岁相差无几,沉醉于美人歌舞、羯鼓羌笛的帝王身姿依然如松柏挺拔,忙碌于案牍公文、勾心斗角的权相面色枯蔫若落叶焦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