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死去的丈夫回来了二合一-《菟丝花女配》


    第(1/3)页

    安平镇,杏花村。

    阮父如往常一般在木工房做着木工,小石头在一旁跟着练手,忽听得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啊,来了。”他奇怪,乡下可没有爱敲门的。

    打开门,是一个略有点熟悉的人,他回忆着,突然一拍脑袋,“你是慧娘铺子里的吧,可是慧娘有消息传回来?”

    “伯父,是的。”来人是铺子里的小伙计,名唤盛子,“商队从府城带到铺子里,我就给送过来了。”

    “哎呦,真是麻烦了,”阮父闻言面上扬起喜色,“下次来信你们不用送,我们去镇上的时候去铺子里问问就行。”

    小伙计客气道:“应该的。”人家攀上高枝去了府城,他还留在安平镇,巴结点指不定能有机会回去呢。

    “累了吧,赶紧进来喝杯水。”阮父连忙邀请人进来,吆喝儿子给人倒水。

    盛子想着要拉拉关系,遂也不拒绝,跟着进去。

    奈何两人实在没有共同语言,小石头如今认的字不少,在一旁磕磕绊绊给阮父读信。

    “好好好,一切都好就好。”阮父听完一连道了三个好,可见其高兴。

    “小石头,去喊你娘回来。”

    小石头遂又蹬蹬蹬往外跑,阮母一般就在家里的菜地转悠,他一逮一个准。

    约莫一刻钟,阮母提着菜篮子回来,同样满脸带笑。

    “哎呀,小伙子辛苦了,中午就留在家里吃饭。”她可比阮父会做人多了。

    盛子本想拒绝,可小孩子扒着他的腿硬是不让走,他硬是坐到了午饭出锅,好在掌柜的给了他一上午的时间,不必担心耽误了店里的活。

    有客人在,还带来了女儿的好消息,阮母这顿饭是下了血本的,不仅拿出了过年存下来的腌肉,还现杀了一只鸡,又打了五个鸡蛋,硬是做了一桌丰盛无比的饭菜。

    “多吃点,多吃点。”阮母热情招待,不断往人碗里夹着肉。

    盛子吃得满嘴流油,这可比店里的伙食要好吃得多,这一趟不亏。

    一顿饭吃完,阮母想要知道的消息也了解得差不多。

    “都是自家做的,你别嫌弃。”

    临走时,盛子还硬被塞了一篮子的菜蔬,其中有阮母刚从地里摘出来的新鲜水灵的蔬果,还包了好几块早上灶间做的发糕,如今天气不热,带回去还能吃。

    连吃带拿,盛子颇为不好意思,“谢谢叔婶了。”眨眼间,关系已经从生疏的大伯变成叔婶,可谓进步飞快。

    “客气啥,我看你就跟看我家石头一样。”阮母笑呵呵地,“还是那句话,下次你们就不用送了,这么远的路呢,有空我们自己去拿。”

    “好嘞。”盛子其实也就先送这一次,后面如何还得看掌柜安排,想也知道,不可能一直给人送上门。

    等人走远,阮父阮母连带小石头才进了屋。

    阮母拿着信,道:“小石头,你再给我读一遍。”

    小石头任劳任怨开始读信。

    “爹娘拜上。女儿已顺利来到府城,如今一切安好......望爹娘在家兀自珍重,小石头还小,不要太多苛责,女儿接下来每半个月会寄一封信到安平镇的陈氏香料铺,爹娘可自行前往取信。若家中有事,可寄信到青州府凤凰大街的春林香斋。”

    小石头一口气读完,正歇了口气,却见亲娘捏着帕子擦拭眼角,竟然哭了起来。

    他一急,“娘,你别哭呀,姐姐在府城好好的。”

    “你小子懂得什么,她一个姑娘家,在府城无依无靠的,被人欺负了都没人撑腰。”

    “不是还有他们东家嘛。”

    小石头的嘟嘟囔囔以为没人能听见,不料被人揪住了耳朵,赶忙呼救,“娘,疼疼疼。”

    “知道疼就好,你姐对你那么好,你个小没良心的。”

    小石头哪能认下这个罪名,连喊冤枉,“我哪有,我还想着有钱了带爹娘你们一起去府城呢。”、

    “靠你,不知得猴年马月了。”阮父在杏花村待了一辈子,也没攒够去府城落地的银子,瞧着小儿子放大话就忍不住打击一下。

    “哼,别瞧不起人,早晚有一天。”小石头表示梦想还是要有的。

    “行了,别皮了。”阮母发话,“赶紧给你姐回一封信,明天去镇上请人送去。”

    小石头遂乖顺下来,按照阮父阮母所言,书写回信。

    “慧娘,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府城也要好好的,不用顾念家里,在外面该吃吃该喝喝,不要舍不得花钱......”

    全程,阮母说什么他写什么,毫无文笔可言。

    阮母想了想,又让加了句,“以后有空,我和你爹会去府城看你的。”

    “真的吗?”小石头兴奋道,“那怎么不带我。”

    阮母无言,“不耐烦道:“带、带你,行了吧。”

    于是他修修改改,又加了自己,“以后有空,爹娘和我会去府城看你的。”方才满意收笔。

    这是他第一支毛笔,笔尖已经有些秃了,可他依旧舍不得换,主要是费钱,反正他除了练字,真正用到的时候也不多。

    翌日,阮母来到镇上托了镖局送信,除去信外,还带了一坛子自己在家腌制的咸菜,慧娘最喜欢她腌的味道,又特意去陈氏香料铺给人道谢,送了镇上时兴的糕点,可没少花费。

    ————-

    翌日,春林香斋开张第二天。

    昨天店铺开张崭露头角,吸引了不少客人,故而今日一大早,几人来到店铺,店门刚打开,就有隔壁几家香铺的人过来打听消息。

    这条街名为朱雀大街,足有几百米长,两侧都是各色店铺,加上他们,光是香铺就有四家。

    另三家从左往右,依次是陈家、田家和一家寄卖商铺。

    与其他两家归属于各大世家的店铺不同,寄卖店铺虽然只寄售香料,可来源不一,很多以制香为生的师傅,不愿意供职于世家的,就会将香料送到寄卖铺子里。

    两者各有优劣,世家店铺香的品类并不那么多,可品质有保证,但价格也高,而寄卖商铺就不一样,因着来源广泛,香的品质上、中、下三等都有,可满足各类人群。最为神奇的是,每隔几年,寄卖商铺总会出一两款格外受人欢迎的香,这也让不少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如同淘宝一般,时不时上门指望淘弄些珍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