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整顿厘金-《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当今湘军中能称为大帅的,除了曾国藩、胡林翼,还有罗泽南、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四人。
大帅所统率的部队,可称为“军”。历史上,鲍超战功赫赫,“霆字营”由最初的三千人,逐渐扩张至两万人,称号也改称为“霆军”。
不难看出,湘军营以下编制比较严密。营以上,并无明确的编制。统领和大帅这两级,设置得相当随意。
与之相反,杨烜所创建的革命军,一开始便采用现代军制,编制更为合理。
革命军最高编制单位为师,野战步兵师人数最多,可达两万五千多人。遇有大的战事,则可抽调各师,横跨海陆军种,组建临时性质的军级司令部。
湘军先天不足,模仿革命军文工团制度四不像。湘军粮台,相当于湘军的后勤机关,只得花钱雇佣地方戏班,为部队巡演戏剧,宣传效果相当一般。
曾国藩毫无睡意,也不惧寒冷,提议过去看看戏班。他创建湘军时便立有营规,不许官兵白天听戏。湘军白天要操练,要修筑营垒,还要听营官上课,晚上是难得放松的时候。
路上,曾国藩做出了决断,对赵烈文和刘蓉说道:“厘金制度不可废,但要切实整顿一番。第一,要杜绝来往军官靡费厘金;第二,要杜绝重复征税;第三,要让利于民。
“这件事,请惠甫帮我捉刀,写信给江西厘金局的黄老夫子,把此中意思讲明白。”
黄老夫子即为黄冕。此人资格很老,于铸炮、理财、水利、兵事、对弈各方面无不精通,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
论理财,黄冕做到长沙首富。论对弈,他号称“国手第二、湘手第一”。论兵事,他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率部在余姚海口击沉敌船,活捉英军头目安突德。在当时清军一败涂地的背景下,黄冕的战绩尤为亮眼。
只不过,用曾国藩的话讲,黄冕运气太差,在官场上高开低走。他非科甲正途,却在二十岁时便担任两淮盐运大使,受到名臣陶澍的赏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黄冕作为主战派,与林则徐一起被罚戍新疆。太平军兴以后,曾国藩认为黄冕有大才,邀请他为湘军铸炮,征收厘金,筹措军饷,是曾国藩幕下第一流的人才。
以黄冕主持征收厘金,却有这样多的弊政。换了别人,问题只会更多。要革除弊政,谈何容易?
刘蓉忍不住补充了一句:“李筱泉那边,似乎也需要写一封信。”
李筱泉即为李瀚章,字筱泉,安徽合肥人,是曾国藩同年李文安的儿子。李文安没什么大的才能,做京官时却很佩服曾国藩,认为他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
因此,李文安让几个儿子拜曾国藩为师。李瀚章的二弟,即为历史上的晚清重臣李鸿章。
李瀚章科场不如意,很早就来湖南投奔了曾国藩。他同样很有才能,被曾国藩委派为粮台总办。这是一个非常要紧的角色,相当于后勤主管,为前线供应粮饷。
李瀚章在晚清历史上官运极佳,做过湖广、四川、两广、漕运等总督,为人贪婪,架子大,有个“李大架子”的诨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