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0:30!” 不过,球迷的担心是多余的。 连续送出两次双误后,第三分,安玥兮的近身发球已发得似模像样,成功进区并直接压迫普什卡列娃回球空间。 普什卡列娃紧急后退,才避免了将球打出界的噩运,但回球没能回好,被安玥兮抓住漏洞迅速逆转。 “2:2!” 学会一项新发球这么迅速的吗?普什卡列娃深吸一口气,打算再使用第三局的发球模式扰乱安玥兮的接发时机。 第四局,普什卡列娃的这种发球方式效果直线下降,因为,安玥兮不但没有退后,反而上前了两步,站进了发球线内。 普什卡列娃脸色沉了下去。近身发球本就会压缩接发球员的挥拍空间,这是一个偷袭的招数,并且往往都能偷袭成功。 但如果对方想强攻她的发球的话,就会在球落地弹起的瞬间被打回去。 也就是说,她的发球容易被对手借到力,进而威胁到自己。 改!必须马上更改!普什卡列娃决定在近身发球里加入下旋,切削近身发球! 普什卡列娃瞬间做出决定,抛球,起跳,挥拍··· 一颗比其他种类发球更慢更飘的近身发球来到安玥兮面前,低弹跳配合低速度,都给安玥兮准备抢攻的快节奏造成了一定延迟。 “15:0!” 这球发得好!资深球迷为普什卡列娃点赞,她是个灵活变通的球员。 又升级了?安玥兮拨弄着拍线迅速思考对策,刚才测量计算了近身发球的轨迹、速度和长度,她明白了近身发球对她制约的理论原因。 每个球员都有引拍击球的最佳距离和舒适区,一旦对手打来的球离自己的舒适区距离太远,就会产生怎么也找不准打点和时机的不适感,进而影响击球选择,要么犹豫间错失机会,要么准备不充分导致失误。 不愧是文化素养非常高的‘博士’!安玥兮回到底线,继续站进发球线内接球。 还要抢攻接发吗?普什卡列娃继续发出切削近身发球,持续挤压安玥兮的挥拍空间。 但这次没有像前几次那样迅速奏效了。 安玥兮的反应速度在一次次的适应中越来越快,尤其靠着出色的眼力和预判能力,在普什卡列娃跳起挥拍的瞬间,她也行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