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什么,随便问问。” “兄弟,话可不能乱说。毛大帅身为平辽总兵,战功卓著。朝廷正当倚重,又岂会突下杀手?” “怎么不会?自古以来,大将在外征战。文官在内倾轧的事情何其多也!何况,你们地那位皇帝可不怎么英明。自己躲在宫里做木匠活儿,身边跟着个魏忠贤,宫外还有一群所谓的东林党,除了争权夺利,哪有几个真正会办实事儿的?不说别的,就说从萨尔浒大战开始往后,若非朝廷无能,朝臣倾轧。辽事又岂会一败再败,让一群没开化的女真人占了我华夏大片河山?鬼才相信他们都不懂得策略 你说他们不会,哼哼, “兄弟,你,你这可是诽谤朝廷!”楚钟南虽然没有接着说下去,可是,孔有德的面色已经沉了下来。当然,说朝廷无所谓。说东林党也无所谓,说皇帝不英明也没关系!虽然他们不是那些要名不要 命的狗屁给事中,屁大点儿事都能搅和成惊涛骇浪,可朝廷里的那些肮脏事情还是知道一些的,楚钟南说地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楚钟南刚才话里的意思是朝廷有可能会杀了他们的毛大帅。这不是诅咒吗? “我地话你还没回答呢!如果,朝廷方面有人杀了你们毛大帅,你还会忠心不贰地报效国家么?”似乎并没有看到孔有德脸上的不悦,楚钟南又继续追问道。 “兄弟。你要是顾念咱们这两个月的交情。就把话说明白点儿。我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孔有德沉声说道。 “不明白就算了。你早晚会懂的。我只希望你能记得,有朝一日。宁可造反,也不能忘了祖宗。不然的话,留下的只会是千古骂名。子子孙孙都抬不起头来做人!” 楚钟南长叹了一口气,跟着带路的那两个朝鲜兵又继续向前走去。他能说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一个多月的相处,他已经初步估摸准了孔有德跟尚可喜这几口人。按照某些标准,这两个人其实是可以被称为“士”地,就是古人所谓的能为知己者死的那种。他们不懂什么叫做国家大义,只因为毛文龙对他们有恩,所以,他们宁愿为其效死。可是,他们的效忠对象,也仅仅就只是毛文龙一个人。所以,如果毛文龙死了,而且是被大明朝廷的人所杀,他们就会非常的不满,乃至于不惜叛国投敌,最终疯狂地对自己的同胞举起了屠刀。而楚钟南并不知道,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个人正是他所想象的那样。虽然在毛文龙死后,这三个人并没有立即就反,但最终还是因为义气与利益之争投靠了后金。而皇太极对他们的厚待,也最终使得并不重视国家大义地三人愿为大清赴死。孔有德被封定南王,进攻广西,被李定国围攻于桂林,兵败不降,**而死,只留下一个女儿孔四贞;耿仲明早早病死;尚可喜则是因为反对尚之信造反而被软禁,最终忧急而死。 三人都曾为了自己的大清主子大肆屠杀汉人同胞,留下千古骂名,可不能否认的,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他们表现的还是挺有些武人之德的。 “最近城里的汉人怎么这么多?”在定州城已经呆了几天了,楚钟南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城里的汉人不少,而且还似乎有增加的趋势:“是不是后金那边又开始屠杀汉人了?” “这倒没有消息。不过这些百姓倒也有不少是从辽东那边逃过来的。毕竟鞑子先前做地那些事儿挺让人害怕地。尤其是在你杀了努尔哈赤以后,辽东的汉人百姓日子就过得更苦了。”孔有德答道。刚刚楚钟南地话让他莫名其妙,也有些不爽。因为楚钟南居然说到了“造反”这么个词儿。他可是堂堂的大明参将!当着他的面这么说。是这什么意思?不过,楚钟南说的是“宁可造反,也不能忘了祖宗”,这让他就更加不明白了。造反,不就是不忠不孝,忘了祖宗么? “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努尔哈赤那老鞑子。要是早知道,就不杀了!”楚钟南说道。 “为什么?” “靠。有那张大牌在手,老子过关斩将,早回关内了。哪还用像孤魂野鬼一样被人赶来赶去。没个安生!” “那倒是。活老酋胜过死鞑子啊!”孔有德叹了口气,想了想,又摇头说道。“只是你这话有些不着调,以那建州老酋地脾气,又岂会成为别人的俘虏?” “落到老子手里,生死哪还能由得了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