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四十六章富国之论!皇帝麻了!!! 最新网址: 看到这篇文章刊登在邸报上,宋璟眼前一黑,顿时一晕,险些跌倒在地。 还是仆人眼疾手快,连忙搀扶,才没有摔在地上。 “祸事了,祸事了……” 宋璟摇头说着:“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是不知死活……不知道死活啊!连这种话也敢说,说出来就算了,还敢邮寄到邸报上。” “而那些该死的邸报,竟也不知所谓,将这样一篇容易引起争论的文章刊登上去!” “他们真不怕被查吗?以为有靠山就了不起吗……” 宋璟本以为,烧了那文章,就已是万事大吉。 却没想到这狂妄放浪的后生,是如此的不知死活,将这文章邮寄到了邸报上! 此刻直接刊登了出去,面向天下人…… 这让宋璟有些麻了。 过了半晌,他缓缓地叹息一声说:“罢了,这一层纸,终究是要戳破的……” 与此同时。 国子监。 这是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 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祭酒,相当于是大学校长。 另设丞和主簿各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 海外各国留学生,也在国子监上课。 但国子监没有语言课程,也没有为留学生专门开设的班级,所以汉语不好的留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吃力。 国子监设置了六门学科。 “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四门学”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 “律学”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子弟,主要以学律令为专业。 “书学”同样招收八品官员以下子弟和庶人子弟,以五经、说文、字林为专业。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招收条件相同,以学九章、周髀算经为专业。 能来到国子监的国子学和太学里上课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家的贵族子弟。 此刻这些权贵子弟,拿着一张邸报,正在热议。 “这李太白好大的胆子啊,外邦人的事情,他也敢说?” “这不是在说隋朝吗?” “你懂什么,这叫影射!” “这是国策,是向万国展现我盛唐之威,是流芳百世的大事,那些底层民众,不应该与有荣焉吗?也没听他们抱怨什么!” “是啊,这人以为用钱买的是面子,其实用钱买的是主从。天兵是真的会征讨不臣的!” “这种人真是不知所谓,只能看到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玩意,他不知道,这是流芳百世,扬名立万的盛举!” “朝贡制度都存在那么多年了,自周朝到现在,一直也没人站出来说话,就他厉害,说什么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真是不知大局!” “是啊,格局太小了……” “这是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这是朝贡制度!他懂什么?” “这些底层的屁民读了书,什么都不懂,就敢出来胡说八道,真是该死!” 与此同时。 “算学”和“律学”与“书学”这几门学科的学生,同样拿着这一张邸报,正在议论。 他们讨论的声音,就和国子学和太学那边的声音完全不同了。 “这李太白真敢说啊,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事情,私下表达不满就好了,竟然敢直接说出来……” “其实这里面说出来的问题,不过是小头,那些外邦商人来到都城内,一路经商贩卖,大赚巨万,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不,他写的是隋朝的问题,这是我们大唐发生的事,他又怎么好写出来?” “的确啊……” “那些外邦人耀武扬威,犯了事也没人敢管他们,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仆!” “主自诩为主人,向仆人讨好,以获取认可,这种事情我还是头一次见。” “是啊,隋花了大价钱举办万国来朝,我们都是继承了过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花费甚巨,却无一人敢说,其中禁忌之处,不知凡几!这李太白可真敢说啊,真是不怕死!” “前些日子我发生了些纠纷,衙门的人根本不想管,直接和稀泥,让我前行认错了,而那些外邦人遇到了问题,他们就像是狗一样笑脸相迎,很开心的为人家处理问题了!” “国之不国,民之不民,这是当朝政策,无人敢说什么,唯独这李太白敢说,真是胆子大啊!” 而在这个时候,在国子监上学的外邦人,也看到了这一份邸报。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个文章,是什么意思?” 说话的是阿倍仲麻吕,他是来自东瀛的留学生,在太学上课,能来这里上课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 看到阿倍仲麻吕对这文章感兴趣,太学生连忙说:“这是放浪之言,不足挂齿!” “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会刊登在邸报上呢?”阿倍仲麻吕有些疑惑的询问,他的口音虽然还有些奇怪,但已经能够正常交流了。 “这人批判的是隋朝的万国来朝,借此讽刺我们开元盛世的万国来朝,花费甚巨,不愿意将这些开销放在民生上。”一旁有人解释说道。 “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就说他明明说的是隋朝,你们为什么还很不开心,原来是在暗讽。”阿倍仲麻吕点了点头说。 随后阿倍仲麻吕有些奇怪的问道:“但大唐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海内承平,家家户户富足,为什么这人会这么说呢?” 这话一出,旁边太学生的脸上有些不好看,七嘴八舌的说着。 “这就是这人不知所谓了!” “说了,放浪狂妄之言,不足为道!” “嘛,也有穷人嘛!” “都城肯定要富裕一些,但外面就要穷一些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话语。 “搜噶……”阿倍仲麻吕渐渐明白了,他点头说:“那这篇文章没有任何问题啊,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这能让大唐更加富强,这不是很好的文章吗?作为君王,作为官员,就应该体恤自己的百姓才是。” 听着这话,旁边的太学生一个个面红耳赤,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他们下意识的想法是斥责这文章的荒唐,让阿倍仲麻吕不要在意,根本就没有想自家百姓的事情。 然而没想到的是,阿倍仲麻吕根本就不在意这文章的指摘,反而很赞同! 关于外邦的话题,一直是敏感中的敏感。 敢说出这些话题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因为他们触碰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很多世家大族们和胡商达成了利益联盟。 这个时代,是包容,是开放,是自由,是天朝上国的开元盛世,胆敢说出这些问题的人,都要受到他们的针对。 对这些外邦人有意见的人,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之人,必然要受到打压! 在这个时代,唐玄宗对外邦人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视同仁,朝廷中几乎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官员,来自外邦。 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自大中至咸通,白中令入拜相,次毕相諴,曹相确,罗相劭,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曰:‘近日中书,尽是蕃人。’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据统计,在唐朝当官的外国人,累计多达三千之多,甚至能当到宰相这个位置。 当外国人进入唐朝成为唐人后,挤下既存的汉族、上升到高官者的数量极多。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当上大官,越来越多非法移民,他们利用自己的种族优势,在这包容,开放,自由的时代,深深地扎根。 所谓开元盛世,所谓前所未有的自信时代,不过是牺牲了无数底层人换取的奢靡景象而已。 顶层的士人们和外邦贵族不断享乐,无数的诗人才子不断歌颂。 仿佛真是盛世一般。 而这一切的一切,逐渐引发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很多人将安史之乱归结到了唐玄宗迷恋上杨玉环后,就对朝政失去了兴趣,他宠信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从而引起的乱世。 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盛世之下,白骨累累。 当这篇文章在长安城内火起来后,议论声可谓是层出不穷。 对于底层的升斗小民而言,他们不知什么叫“大义”,也不懂什么叫“大局”,他们只知道自己活得好不好。 此刻看到这篇文章,当时就激动起来,纷纷拍掌叫好。 “这么久了,终于有人敢将这个问题说出来了!” “这李太白到底是何许人也?真不怕死啊!真是勇士!” “好你个李太白,这文章写得好啊,太好了!” “这文章写的很好,可朝廷恐怕是不会采纳的!” 此刻。 长安城的皇宫之中。 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这篇文章后,当时就怒了,他瞪大了双眼,整个人都被气得发抖,身体都有些发冷。 他不敢置信的说着:“朕开创开元盛世,海内承平,万国来朝,他竟然将朕和隋炀帝比?” 这文章里自然没有直接将他和隋炀帝比,但话里话外,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初看不觉得有什么,可看着看着,李隆基便看到了其中猫腻。 张口闭口在骂隋炀帝,可李隆基却完全代入了进去,认为这李太白在骂自己! 不仅骂了,还攻击性拉满,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论证,看得李隆基火冒三丈。 其实这么生气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实际情况全被说中了。 所谓谎言从不伤人,真相才是快刀,往往越是真实的内容,才越能打出真实伤害。 可李隆基显然不愿意承认这些,所以他才显得是如此的气急败坏。 “该死,真是该死!” “他懂什么?升斗小民,也敢质疑朝廷之决策?难道全天下的聪明人,都没有他李太白聪明吗?!” “真是狂妄自大,朝贡贸易,免除藩国犯边造成边疆的破坏,出兵远征造成的劳民伤财,与之相比,那些赏赐又算什么?一些优待又算什么?”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海内外都在传达唐的盛世威名,普天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流芳百世之功绩,在他口中,竟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 “胡说八道,真是胡说八道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