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民国初年,徐世昌也常到此赴宴。等到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文化名流常来的地方。 但晚清官场的潜规则无人不知,奕总能把钱再捞回来。 张之洞叹了口气,然后说:“咱们进去拜个寿就走。” 李谕按照梯次出了送分题、较难的题目和难题。 在书房研究着试题的时候,王季梁誊写好书稿来找他。 李谕给他解释说:“基础教育更加重要,不然学生素质不高,大学堂所教内容还是中学堂的,便有名无实;并且少年可塑性强,早点奠定基础,将来才能有广阔的成就。” 由于不是生物专业,难度把握得不是很好,题目出得偏难,但有一个叫做吴君的学生答得却格外好。 于是这次再见到他时,问道:“过几天将会进行今年的留美招生考试,你要不要参加?” 张之洞说:“京城果然不一样,庆王爷也不一般,一场寿宴就能贪来这么多钱。按照规矩,进崇文门要缴纳税款吧?” 最近不少御史轮番弹劾奕,不敢明目张胆强行收钱了。 李谕上辈子时,有一段时间,名校出现过“精英西去不复返”的情况,在网上有非常激烈的讨论。 按照清末民初北京城饭庄的等级划分,“堂”是最高级别,不仅要有装修高雅的几进四合院,可摆几十桌,够数百人同时就餐,还要有戏台,能唱堂会和举行庆典。 “先坐下吧,”张之洞说,“以后我也是京城人了,就不用提什么地主之谊。不过来了京城我才知道,原来京城生活成本如此之高。” “去肯定要去,”梁鼎芬说,“但素闻庆王府是个无底洞,进门都要给几百两。现在碰上这么一个好名头,怕不是要变成行贿大典。” 他深知越早送出去越好,因为他们肯定会回来。 张之洞摸着胡子说:“我们该准备什么寿礼,又或者多少礼金?” 李谕心中狂喜,他一直想培养个生物方面的牛人,以便尽早完成青霉素试制。 看来张之洞对回京有提前的心理预期,猜到会较为清闲。 张之洞坐在正厅,拿着一柄折扇正在喝茶看报,看到李谕走进来,高兴道:“是疏才啊,我还想着哪天找人叫你来喝茶。” 李谕却无心关心朝堂之事,他还要赶紧准备今年的赴美留学考试。 张之洞说:“遥想当年左宗棠大人回京前,专门给在京的军机大臣李鸿藻写信,询问京城生活成本。李鸿藻说一年最少6000两,结果左宗棠发现自己只有一万两千两,仅够在京城生活两年。我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果不是湖北善后总局帮我找来这间院子,恐怕我要住在寺庙里。” 收礼的人握着毛笔,指了指礼单。 考试仍旧分为初试以及复试,初试还是中文以及英文两科。 其实李谕本来不想接这事,因为不需要出到那么难,自然用不着自己,但好歹当了清华学堂监督,这事不做不行。 今年庚子赔款给的金额比较多,招生规模可以扩大到50人。 这一招很绝,一百年后还屡见不鲜。 但她自己估计也清楚得很:年轻的爱新觉罗们能力太差,甚至不懂得与袁世凯等人处好关系,还以为到时拥有了权力就可以轻松拿捏这些汉人大官。 李谕的梯次难度设置很有效果,正好可以选拔出所需的五十人,而最让他激动的是生物一科。 饭庄毫无疑问还是山东人开的,主要做鲁菜。 老北京的九门里,崇文门是税关所在,进京朝贡的外藩王公、奉召进京述职的地方大员,乃至往来商贾都需要在此纳税。 这是件非常费时的事情,必须有个懂得相关知识的人靠上时间。 只不过这名学生只有生物和化学两科做得不错,其他科目不好,遗憾落榜。 李谕正好能悉心引导一年,明年再送去美国。 下一章应该明天上午放出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