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明天考试-《大明公侯》
第(2/3)页
有郑重的示范效应,就有另外一个里长说他老家有一个亲戚是个算命先生,也会写几个字,我去将他叫来就是,实在不成,掀了他的算命摊子,叫他讨不了生活。
“对对,办法是人想的。”众人都纷纷点头。
不过,读书识字的人实在太少,鼓捣了半天,也不过凑出两个考生。
陈艾见成绩实在不理想,大为光火,哼了一声:“各位,胡大人这段日子做我们的父母官,为官清廉,乃是大大的青天。这一点大家应该没什么疑问吧,有他在我们吴江,也是大家的福分。这次县试关系到胡大人的政绩考核,如果考生实在太少,影响到大人的仕途,将来换一个人来做知县。嘿嘿,要想让新的知县免去你们的损耗,做梦吧。只怕连你们往年的亏欠也都要通通追缴上来。”
众人心中都是一惊,就有人苦着脸说:“胡大人是断断走不得的,可是,读书人就那么点,我们又变不出来。”
陈艾摇了摇头,启发道:“我们吴江没这么多读书人,难道外县没有?”实在不行,只能采取后世高考移民的办法了。
果然,那个里长眼睛一亮,一拍大腿:“高,实在是高,陈先生这一句话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啊。我有一个外甥在松江府,也读过两年书,《三字经》《百家姓》不说倒背如流,里面的字却能认全。他父亲死得早,家里也没有长辈。干脆我把他过继过来做儿子,让他参加县试好了。”
“好主意,我也有一辙,我庄上有个姓马的佃户,他表哥是镇江农民也上过一年私塾,一直想到我这里租地过活。这次索性让他过来,要想租我的地,好办,来参加县试……”
众人都连声叫好,如此商议半天,总算是歪瓜裂枣凑足了十人。
有了十个考生,这次县试才像些样子。
当然,考生的素质怎么样不要紧,关键是要有人进考场,如此才能显出胡大人的文物教化之功,对上头也算是有个交代。
很快,十个考生就在里长们的押运下来衙门报到,那时候,陈艾已经交了公差专一呆在家里读书备考,也不知道这些考生是什么模样。
对于陈艾这个成绩,胡知县非常满意,叮嘱陈艾好生复习,说以他的本事,定然是能中的。
说起来,加上自己,整个吴江统共十个考生,很多还是临时抓的壮丁,真能写八股文的恐怕就陈艾一个。再加上陈艾同胡知县的特殊关系,想不中也难。
回到家后,陈艾什么事情也不管,只将以前到手的八股范文来来去去地看了数十遍,直到烂熟于胸才罢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