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淋尖踢斛(二)-《大明公侯》
第(2/3)页
陈艾又问其他铺子的税款交纳情况如何,素娘回答说,其他生意好点的铺子倒也按时交了,不过都不太多。生意最好的是水西门的回春堂药铺,一年下来也不过一两多的样子。
说起经济事务,陈艾也来了精神,顾不得吃饭,不住地问素娘,素娘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素娘看来,这不过是一家人闲聊,倒没想到其他。内心中反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欢喜,心中突然一颤,当初那冤家在世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不也是这么坐在一起说些闲话,那日子真好啊!
通过素娘这一番话,陈艾算是大概将明朝初年代的赋税情况摸了个门清,尤其是商业税。
明朝的商业税其实还是很复杂的,但总体来说从洪武年朱元璋定下了十一税制之后,到明朝灭亡,这个比例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明朝的商人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类,所谓坐商就是如药铺这种开店的商家,官府根据营业额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款。至于行商,除了交纳十分之一的税款之外,在路上贩运货物的时候还得交纳一定的通关税。
到明朝中期,随着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商业税在国家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朝廷的一笔不可或缺的赋税收入。
不过,在明初,商业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一笔收入还非常少。
就如吴江县城,所有开店的坐商的税款加一起,每年也不过几十两。至于行商,人家大多朝南京扬州苏州那种大地方跑,很少来吴江这种小县城,这一笔款子是想也别想。
所以说,要想帮胡知县度过政绩审核这道难关,商业税是指望不上了。
实际上,如今整个大明朝的主要收入还是夏秋两季的田赋。
可如今,百姓积欠实在太多,根本没办法收到足额的税赋,这事倒有些难办了。
举着筷子,陈艾陷入了沉思。
“你们说半天做什么呀,饭菜都凉了,快吃,快吃。”梅姐大为不满,看了母亲一眼,又狠狠地瞪着陈艾。
陈艾心神不宁地点了点头,将碗端到面前朝嘴里不住扒拉,只觉得食之无味。
“你这人怎么这么吃饭。”梅姐生气地用筷子敲了敲桌子。
“我怎么了?”陈艾这才醒过神来,惊讶地看着这个小姑娘。
梅姐指了指他的碗,说:“面上的饭都冷了,你翻一翻,把饭拌匀了。”
“好。”陈艾不疑有他,将筷子在碗里搅了搅,却不想从碗底翻出一个煎鸡蛋来。
陈艾吃惊地看着梅姐,失笑:“原来暗藏玄机啊!”
梅姐得意地笑起来:“陈三,看到你这段时间还算老实的份上,今天就犒劳你了。我知道你吃腊肉白菜吃得腻烦,特意给你煎的,快吃吃,看看滋味如何?”
小姑娘一脸的期待。
陈艾笑了笑,夹着鸡蛋咬了一口,一脸的难受。
“怎么了?”梅姐惊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