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才子却不能做出好文章-《大明公侯》
第(3/3)页
陈艾见自己的文章让胡知县读得一脸痛苦,心中大乐。胡大人你还不知道后世官样文章的威力吧,领导手拿稿子在台上训话,没一个小时完不了,那种言之无物空洞枯燥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厉害。我只不过是将其移植到明朝来而已。
而且,明朝初年八股文还是新鲜事物,很多考生在参考的时候还讲究文笔辞藻,文章好看是好看,可未必能拿高分。到后来,八股文已经演变成一件纯粹的工具,仕途的敲门砖,经过明清两朝五百年无数能人高手的研究,后人早总结出一套如何能拿高分,如何能顺利获取功名的套路。
陈艾只需依着这个套路写就是了。
这也是他以前在大学读硕士时的研究课程之一。
听到陈艾的话,胡知县点了点头,叹息:“也只能如此了,你这种文章,不要说童子试,只怕连个举人也能考的。”明朝人平均寿命不过五十岁出头,自己这个学生今年已经二十有六,若按步就班地读书,也没有多余的年月可以消耗。
学生是老师的脸面,这个陈艾学问不成,可真上了考场,却未必不给人惊喜。
一念至此,胡知县也只能沉默不语,只悄悄地加重了陈艾的学业,将五经和《通鉴》以及《昭明文选》这些读书人的基本读物加进课程里去,看能不能将陈艾的学养底子打得再厚实些。
胡知县:“佩萸,你即怀为国为民效力之心,为师自然十分高兴。你学问不成,年纪也大,将来若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没任何可能,不如在经世致用上多下些工夫。”
他振奋起来,突然想起解纶那日在离开吴江时说陈艾将来有六部堂官之才。其意思并不是说陈艾的诗文有多出色,而是指陈艾所作的那首诗做所蕴涵的欲有所作为,若能为国为民,青史留名,虽万死而不悔的壮志。
一切学问都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空谈理学,对国家又有什么意思?
陈艾:“恩师教训得是。”
胡知县:“这样,我手头正缺人才,你平日间就多在衙门里走动,帮我处理文牍和日常事务,也算是熟悉一下地方政务。且,你家境贫寒,若在衙门做事,每月还能领些米粮过活。”
陈艾心中欢喜:“多谢恩师。”
“不日朝廷就要对地方政务进行政绩大考,吴江县秋粮征收一事拖了这么长时间还没办妥,本官辜负圣恩,万般羞愧啊!”胡知县一脸的阴霾。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