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举,科举-《大明公侯》
第(3/3)页
就自己脑中陈三的记忆可知,明朝的识字率极低,尤其是在明朝初年,识字率能有个千分之一就算不错的。整个吴江县五万多人,能读书写字的,加一起也没有一百。而且,就他所知道,那些读书人的水平也不是太高,一手毛笔字也丑得没办法看。大明朝建国二十八年,整个吴江县总共才出过三个秀才,这三人后来还因为牵涉进朝中的大案被砍了脑袋。
整个大明朝经过朱元璋这二十来年的大砍大杀,读书人基本被扫荡一空,可以说,整个朝廷对人才的饥渴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反映在科场上,为了增加录取率,出的题目也毫无难度。
只要读过几年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人又不笨,要想考个功名,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不过,从古到今读书都是一件很耗费钱财的事,即便在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现代,读一所普通大学,四年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陈艾前世是个孤儿,若不是有社会捐助,估计也上不起学。
在古代,要想供养一个读书人,通常要举家之力,甚至举全族之力。
当然,如果这个读书人将来有所成就,也得利用手中的权势回馈家族。读人人发达了,若有穷亲戚找上门了,也不会推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若稍有不满,就要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因此,《红楼梦》中刘姥姥那样的穷人去大观院时,贾家虽然看不上这个农村老太太,却还是尽心尽力扶助。这也是古代封建家族伦理的基础和特有的社会现象。
读书,很多时候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家族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每年光学费,文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今的陈艾穷的浑身虱子,却掏出不一枚铜钱。
书本,文房四宝都没处着落。
这下就让人头痛了。
陈艾皱了皱眉头,突然一拍自己的额头,喃喃道:“我刚才不是还在说整个朝廷对人才的饥渴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这却是一个好机会。”
一想到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陈艾忍不住面露微笑:真是一个好时代,明朝,我来了!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