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这是碳基生物能想出来的剧情?-《开局直播毒鸡汤,差点笑死观众王世风蒋芸》


    第(1/3)页

    广告,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担任着重要传播信息媒介的工具。

    尤其是在近代商业中,广告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甚至对于某些产品来说,搞好质量,远远不如打好广告。

    例如某想,靠着贸工技,根本不用发展任何技术投入,每年只要花大量的钱在投放广告上,就能成为世界电脑销量龙头科技公司。

    又比如燕窝这类保健品,根本不需要用真的燕窝,只需要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就能用糖水赚的盆满钵满。

    或者钻石或者网红品牌这类智商税产品,每年50%以上的公司开销,都是在广告推广上。

    可想而知,在这种畸形的产品结构下,能有什么良心产品?

    但是韭菜也并不是割不完的,随着资本家们镰刀越来越锋利,观众对于广告也有了本能的‘恐惧’和厌烦。

    于是一些聪明的打工仔,为了更好的服务资本家,就开始想各种办法,开始尝试各种方法,让广告的类型更加丰富,而且神不知鬼不觉的让韭菜们买单。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鲜的名词。

    软植入。

    顾名思义,软植入区别于之前硬性推广植入的方法,把广告用更柔软,更有温度,更细腻的手段进行推广。

    以前大家总是吐槽,恶劣的电视台在电视剧里植入了广告。

    软植入则是利用逆性思维,在广告里植入电视剧。

    也就是围绕植入一个产品,专门创作出一个电视剧。

    最常见的就是,婚恋产业和房地产类的公司,最喜欢做这种软植入,因为有充分的消费场景可以模拟展现。

    《忠犬八筒》就是一个标准的软植入类电影,而且效果奇高。

    不只是拉动了龙图御景的客户量,甚至还间接的拉动了整个宠物行业的热度和销量。

    但毕竟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成本巨大,不是很适合所有体量的公司或者产品。

    于是王世风准备做软植入短剧。

    甚至专门开设了一个小组,就研究这个软植入短剧市场,还能方便以后带货。

    毕竟传媒公司,广告收益也是主要盈利版块,是不能放弃的。

    软植入最重要的,不是演技,也不是制作团队是否精良,而是创意。

    一个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创意或者脑洞,是直接能够决定产品是否能卖爆的关键。

    就像擦边一样,只要敢露,就不愁流量来源,有流量就能变现。

    软植入也是如此,只要曝光量够了,自然就有韭菜自己割自己。

    王世风选中的第一个产品,是一家做小零食的大企业。

    大企业的优势就在于,钱多事儿少,只要达到预计的效果,钱不是问题。

    借着夏梦瑶现状名气风头正盛,蒋芸和对方签署了一个长合约,预算一个亿,制作一部12集的连续短剧来植入他们家的产品。

    而且同时还有10%的佣金分成。

    为了保证质量和口碑,王世风选了一个产品,怪味蚕豆。

    选这个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王世风喜欢吃。

    亲自操刀为夏梦瑶量身定做了一个剧本,名为《捉腰记》。

    题材是一个豪门恩怨偶像剧设定。

    大概剧情是:

    女主夏梦瑶车祸被撞,失去一颗腰子。

    男主因为喜欢女主给了女主一颗腰子,而且没有告诉任何人,女主不知道是谁捐的,以为是男二捐的,后来女主做生意失败,家族破产被迫与男主联姻,但是心里一直爱着男二。

    但其实男二只是想利用女主,自导自演车祸并且和女主打小报告,说男主要弄死他,还说自己的腰子受伤了。

    女主一怒之下和男主离婚,并还要男主给男二一颗腰子,面对挚爱的误解,男主心灰意冷,就想成全他俩,把腰子给了男二,于是男二有了三颗腰子。

    本来男主以为自己要死了,但是没想到自己竟然有三颗腰子,没死成。

    后来女主因为意外发现这一切都是男二的阴谋,一怒之下把男二的三颗腰子都噶了要还给男主。

    结果得知男主还有一颗腰子就换了男主一颗腰子,两个人带着各自完整的腰子,拿着男二剩下的腰子,坐在夕阳下吃蚕豆。

    故事很完整,剧情也不复杂,就是看完有些让人沉默。

    “你确定这是碳基生物能想出来的剧情?”拿到剧本的夏梦瑶,双手顫抖,不可置信的看向王世风。

    她知道王世风肯定要报复,自己会为昨天的玩笑付出代价。

    但是没想到,这个代价这么大。

    都不用看分镜头脑补画面,光这个文字的杀伤力就足够令人窒息的。

    “别管,拍就得了,等下就拍,要是下午之前拍出来,说不定晚上就能上架了。”王世风拿着剧本,笑容满面。

    说实话,这个《捉腰记》脑洞他还挺满意的,要是上架观众反应好,他准备出个连续剧,下一部的题材是悬疑剧《腰子历险记》。

    讲的是一对闺蜜勾心斗角换腰子的故事,可以植入不同口味的蚕豆。

    “我不拍,打死我都不拍。”夏梦瑶头摇的像是拨浪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