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祸福相依-《母巢临世》


    第(2/3)页

    “hello(你好),查理斯先生,我是张木子,很高兴认识您。”张木子一愣,用英文结结巴巴的向外国人招了招手,之后惊讶的望着外公说道:“外公,你竟然还知道职业经理人,还用外国职业经理人经营产业,你,你在韩朝凑下了很多田地吗?”

    他话音刚落,李善三还未开口,一旁的查理斯已微笑着用极其流利的华语说道:“你好张木子先生,很荣幸认识您。

    作为李善三先生之前以及您之后的资产经营者,我想由我回答这个问题更合适。

    您的外祖父拥有的土地数量在巅峰时曾经达到过四十五万六千英亩,而且全都是带有‘战士授田’性质的免税地产。

    而现在这些土地以及附属建筑物,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经在十五年间,转到了您的名下,每年可以带给您大约在一千万五百万‘金元’的收益。”

    所谓‘战士授田’是指华国旧政府败退圆台岛后人心浮动,其领袖蒋公中正痛定思痛,苦寻自己麾下数百万装备精良的部队被赤色政权几十万装备简陋的军队四年完败的原因,最后发现根源便在‘民心’二字。

    而赤色政权取得民心的最大利器便是‘打土豪、分田地’,即将所占领地区的土地收归公有后,无偿分配给贫困农民。

    有此发现后,中正公马上照方抓药,开始在圆台岛尝试分田地、掌民心,而第一批实验对象自然就是不离不弃跟随其退守海岛的数十万大军,于是每一名退役战士便都得到了一块只要不买卖交易,自营耕种便可以子孙传承,永久免税的田地,果然迅速稳定了军心。

    之后中华民国巧合之下,吞并了人口只余数百万的韩朝半岛,得到了无数偏野荒地,尝到了甜头的中正公,便又偷师去学赤色政权开垦地广人稀的西疆广袤土地时,建设大农场的法子。

    可惜因为旧政府偏于一隅之地,财力已是不足,完全照搬赤色政权那由国家投入海量人力、物力‘拓荒积田’的办法并不现实。

    无奈之下中正公集合智囊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即允许私人广购‘韩朝’远离城市的荒地,凡超过十万亩者其田地等同于‘战士授田’,一律免税。

    这种以牺牲税收为代价,开发荒田增强国力的办法其实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出现在领袖独裁统治下,与某些敌对势力对峙争雄的特殊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亚太趋势日益和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蒋公逝世后,无论是‘战士授田’还是‘拓荒农场’的政策便都被废除,不过为了政权和平过渡,标榜着民选组阁的民国政府却表示将按照‘契约精神’,承认以前的战士田地和大农场永久免税继续生效。

    之后几十年间,随着人口剧增,新城市、村镇不断出现,绝大部分的‘战士授田’和‘拓荒农场’早已或被国家收购,或被私人买卖,重新变成了普通田地,这两个名词便再也无人提起。

    张木子这样的年轻人当然不会知道自己还没出生前就已经废止的政策,也不懂得一英亩的面积有多大,金元又是哪里的货币,但四十五万六千这个数字用来形容土地相当惊人他还是能了解的,不由睁大眼睛说道:“听起来真的是很多、很多土地啊!”

    “是的,”查理斯笑着说道:“虽然比起米利坚、澳利亚或加拿大那些动辄数百万,甚至千万英亩的超级农场小了一些,但在东亚,四十五万英亩田地已经非常可观了,尤其是它们全都在一座四季如春,环境优美的海岛上。

    除了可以保住免税政策的农牧主业外,还有渔业码头、民宿经营等等产业,可以让您获利丰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