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五话 短波发射机-《谜踪之国》
第(2/3)页
罗大舌头可不在乎那些事。他急于知道舱里装了些什么。一边迫不及待用猎刀去撬。一边问通讯班长:“你知道咱这考古队有什么特点
通讯班长刘江河揣摩不出罗大舌头问话的意思。只好挠着后脑勺答道:“咱们可能是……是缺少工作经验。”
罗大舌头道:“你确实是个缺少经验的生瓜蛋子。但咱考古队地最大特点。就一个字——穷!”他嘴里唠叨不休。手里也没闲着。空投下来的“补给舱”无非就是个铝壳子。哪架得住他拆。三下五除二就揭开了滚筒形舱盖。
通讯班长刘江河上前协助把舱体里装的货箱逐一搬出来。检视里面地各种物资。
司马灰上前一看。里面无非是罐头、压缩干粮、化学药品之类。与他们在“地底测站”贮物室里发现地东西相差无己。但多了些成捆的苏制加长信号烛、照明弹、速发雷管。甚至还有几支带弹鼓地“pp转盘冲锋枪”。都涂着枪油。弹药箱里则装满了黄澄澄的子弹。
司马灰等人见补给舱里装有武器。顿觉胆气大增。地底空洞是陨冰爆炸形成。氧离子密度比地表还高。亿万年间进化出了大量复杂异常地生命形态。多不是人间之物。考古队只有老掉牙的步枪。子弹也没剩下几发。如今正发愁怎么应付这次九死一生的地下探险行动。就找到了这批原封不动的武器装备。真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罗大舌头立刻扔破鞋似的。先把他那条老式“撞针步枪”扔了。随手拎起一支“pp冲锋枪”端在手里。检查枪机等各个部件全都运转如常。赞道:“这家伙。莎43式呀。多少年没见过“pp43式冲锋枪”。早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基本上淘汰了。那时候“卡拉尼什科夫动步枪”已经在苏联全军列装了。但北越同美军作战的初期。也没少装备这种老式冲锋给考察队直接提供武器。应该是当时国内部队的装备。“pp43式冲锋枪”虽然型号古旧。但优点是弹鼓容弹量大、理论射速高、构造简单耐用、寒暑不惧。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的残酷考验。尤其在恶劣的地底或坑道环境中。它所发挥出来的战术性能和勤务效能。远比半动步枪来得可靠。因此让通讯班长刘江河也将步枪扔掉。换成“pp43式冲锋枪”。
但刘江河的五六式半动步枪。是部队里配发的制式武器。他不肯随便抛下。司马灰对此也不便过于勉强。只得作罢。
随后又从舱体内翻出一部沙橇。可以将背包和装备都放在上边。拖拽着跋涉沙海。要比负重行军轻松许多。还能多带些干粮维持所需。
众人尽可能多的携带信号烛、电池、压缩食品。并且多装了几个弹鼓和两捆雷管以备急用。因为谁也推测不出这次地下探险任务会持续多久。所以是晴天带雨伞、饱肚存饥粮。
罗大舌头翻到舱底。又发现了一些服装。野外生存最关键的装备首先就是“服装”。五十年代中苏友好时期。苏联赠送给中方一批新式“荒漠战斗服”。只是由于数量十分有限。从未正式进入部队流通渠道配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