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无奈,徐达只能朝朱元璋上奏道: “臣请李进作为自己的副手,帮助臣剿灭倭寇。” 朱元璋没有拒绝,大手一挥,说道: “准了,你们二人速速起行。” “救急如救火,晚一刻出发,就可能有一个无辜的百姓,惨死于倭寇之手。” 徐达告辞离开,朱标看着徐达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等到徐达离开之后,朱标终于开口道: “父皇,魏国公显然没有李进懂海事,为什么父皇不让李进直接率军前往呢?” “何必多此一举,非要让魏国公作为主帅出征?” 朱元璋脸上阴晴不定,缓缓解释道: “咱对徐达知根知底,但是对于李进却是越来越看不透。” “徐达淡泊名利,对咱又是忠心耿耿,再加上一家老小全都在应天城内,绝不会背叛咱。” “但是李进孤身一人,没有一点牵挂,能不能重用他,咱还要继续考察。” “有了徐达跟着李进,至少咱会放心很多。” 朱标对李进却是印象极好,在一旁为李进说话,讲道: “父皇,儿臣实在不明白,为何父皇好像对李进处处防备?” “李进能力出众,无论是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收拢流民,鼓励生产,成绩都是十分突出。” “一个贫困落后的上沪县,仅仅不到四年的时间,被他打造成一个世外桃源,繁荣昌盛。” “且李进没有半点私心,为了剿灭倭寇,自掏腰包出钱出力,将自己所学,尽数用在了训练海军之上。” “战场之上,李进与倭寇血战嵊泗岛,虽然自身损失惨重,但是也是将倭寇击溃。” “以少敌众,战而胜之,这一桩桩一件件,不正是咱们大明朝廷所需要的人才吗?” “父皇为何如此地方李进?可是父皇对他有所偏见?” 朱元璋见自己的太子如此赏识李进,心中不禁微微叹息。 李进的能力,朱元璋自然是看在眼里,可以说李进乃是不世出的天才也不为过。 如果说当初朱元璋起兵造反的时候,遇到李进,那绝对是欣喜若狂,对李进必然是宠信有加,视李进为自己的中流砥柱。 可是如今他已经平定了天下,他现在只需要忠心耿耿,听话的朝臣。 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录用官员的标准,首当其冲的不再是才华,而是忠心。 论才华横溢,难道朝中的刘伯温,还不够惊才艳艳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