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上面的方法,说的非常精妙,儿臣以为绝对能够解决修建高速公路银子的事情,为何父皇还如此生气呢?” “你看看最后的署名。” 朱元璋让朱标接着往下看。 朱标更是疑惑,直接翻到最后一页,在看到署名是李善长和胡惟庸后,说道: “的确如胡惟庸刚才所说,这主意是李相和胡惟庸两人想出来的,有什么问题吗?” “方法没有问题,但是署名有很大的问题。” 朱元璋解释道: “现在中书省的权力越来越大,本来咱将胡惟庸调到中书省,就是为了分李善长的权利。” “结果现在两人竟然好的穿一条裤子,这样下去,朝堂上的局势就会失衡。” “刘伯温独木难支,而李善长和胡惟庸联手,却能占据中书省。” “再加上淮西集团那群骄兵悍将的帮助,李善长和胡惟庸已经能够压制住刘伯温,这比修高速公路还要重要一百倍。” “朝堂上的局势,绝不能失控。” 朱标似懂非懂,脱口而出说道: “既然如此,父皇就从外地再调一个能臣干吏,进入中书省,来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权利即可。” “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 “哪有这么简单?” “要找的这个人,不仅要有出色的政绩,来说服朝上的群臣,还要是浙东人,能够和刘伯温相互呼应。” “除此之外,还要能够在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手中争权夺利,咱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到有什么人满足这些需求。” “儿臣倒是有一人举荐,或许可以满足父皇的要求。” 朱标脑海中却是跳出来一个人,觉得和朱元璋刚才说的简直就是同一个人。 朱元璋闻言,大为惊喜,朝朱标问道: “谁?谁有这么大的能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