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元璋听到李进的解释后,心里十分高兴。 因为修路这件事情,他完全可以在全国各地施行,到了那时,受利最大的还是自己。 只要能把全国的马路都给修建起来,那光靠每年收的的过路费,就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而且有了本地士绅的帮助,修路将不再是大明的累赘,反而是大明国库的助力。 朱元璋心里笑嘻嘻,脸上却是面无表情,说道: “修这条路竟然需要几十万两银子,实在是花费太多。” “花的钱多,才说明这条马路的真材实料。” 李进却是答道: “这条路全部使用沥青制成,怎么可能花费不多?” “而且这条高速公路连接上沪县和港口,日后必然是竟然往来的商路。” “如果不修好一点的马路,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 马皇后听完点了点头,说道: “李大人说的有理,按李大人估测,这条马路,一年能收多少银两?” “只怕不会少于十万两。” 李进指着过往的商人,说道: “夫人请看,这人来人往的都是商人,等到日后,咱们这里真的要开海了,这里的商人只怕会更多。” “到了那时,这每年收取的路费,恐怕还会翻倍。” 马皇后听到这话,喜形于色。 没想到仅仅投资一条马路,就能给自己带来每年十万两银子的收获,实在是喜出望外。 朱元璋听完李进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正如李进所说,如果真的开海,那上沪县的商路就真的被打通了。 而这里的马路也将成为,黄金通道。 既然李进可以修路,那自己为什么不能修路。 朱元璋决定,等到回去之后,就把上沪县连接各府县的大路,全都承包过来。 到时候,李进这条再能挣钱,最终还是给自己打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