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远远看到朱元璋的马车,李善长赶忙上前迎接朱元璋。 在朱元璋下车之后,李善长随即躬身道: “善长拜见上位,上位微服私巡,辛苦了!” 身后文武百官,也是齐齐拜下,向朱元璋行礼。 李善长称呼朱元璋为上位,而不是皇上,正是彰显他与其他臣子的不同。 在朱元璋起事之初,李善长就一直称呼朱元璋为上位,如今有资格再称呼朱元璋为上位的,朝中不超过三人。 朱元璋看到百官都在,虽然满身的风尘,却依旧精神奕奕。 “诸位爱卿平身,咱不在的这几天,诸位辛苦。” “现在随咱前往奉天殿,咱有大事要说。” 听闻朱元璋有大事要说,李善长下意识的看向刘伯温。 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大都是淮西子弟。 这些人全部都是淮西人,相互之间不是老乡,就是亲家,在朝堂上形成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淮西权贵。 朱元璋深刻认识到这些淮西权贵的可怕,一旦有所不测,甚至会影响大明江山,而宰相李善长就是淮西权贵的领头人。 为了平衡朝堂上的势力,朱元璋决定培植另一股势力,作为骄兵悍将的对头。 而他挑中的人选,正是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乃是浙江,青田人,属于浙东人,在朱元璋的暗中帮助下,如今刘伯温已经俨然成为浙东士子的领头人。 随着浙东党的形成,淮西和浙东也在朱元璋的暗中推动下,彻底形成了对立局面。 刘伯温和李善长也是水火不容,相互掣肘。 即便这不是刘伯温之所愿,但是在朱元璋的意志下,他也只能乖乖的做一名旗子。 朝堂上两股势力相互争斗,正合朱元璋之意。 正是在朱元璋的布局之下,淮西权贵嚣张跋扈的气焰,逐渐被朱元璋打压下去。 不过这些人却是把仇恨记在了刘伯温身上,对于朱元璋仍旧是感激涕零。 朱元璋这个时候提出有大事要说,李善长怀疑正是刘伯温在朱元璋旁边又打了小报告。 刘伯温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看到李善长不善的目光,刘伯温也是一笑了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