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是随着消息不断地传来,马铮现日军此次似乎并不是冲着他来的,因为大量的日伪军并没有向绥察军区驻守的平原镇和宁武关而来,而是在太原完成集结后直接南下,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驻山西运城和河南新乡,这时马铮才恍然大悟,日军此次的目的是国民政府,而且是冲着东条山去的。 说起东条山,日本人也算是深感无奈。侵华日军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度攻城略地,迅攻占了平津地区,进而在1937年年底攻占了山西省会城市太原。 按照日军既定的战略计划,在攻占山西之后,大军要以最快的度东渡黄河攻占陕西,然后一路西进,直至攻占整个中国大6。 1938年3月,日军以第2o师团为主力,配以大量的重型装备兵临山西风陵渡,准备东渡黄河,侵犯陕西。 而此时,接替杨虎城掌管西北军的孙蔚如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但是他依然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4个月后,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战争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进攻东条山,皆都被打退,两年多的时间,华北方面军竟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这在抗战初期确属罕见。最重要的是坚守中条山的,不是国民政府精锐的中央军,也不是阎老西的晋绥军,而是以武器装备低劣、受******排挤出名的杂牌军西北军。 从孙蔚如渡河作战之日起,中条山这个在西安鲜为人知的山脉,便一夜之间成了西安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们知道了它是黄河的屏障,知道了它是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屏障,更知道了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残酷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胜负将直接关系到陕西的安危,古长安的安危。 这场战争的侵略者是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而以血肉之躯与之血战的则是陕西的三万多名英勇不屈的官兵,三万多名骨肉相连的三秦子弟。 这群陕西子弟兵在中条山坚持了数年之久,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阻于潼关以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这些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战役的伟大胜利。 为了攻破中条山防线,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仅其中一役,日军少尉小队长以上军官的骨灰盒层层叠叠垒堆了17oo多具。这是中国抗战中取得重大战果的战区之一,可以说是中国抗战的脊梁,其中不少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令人动容。(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