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标准化-《康熙国策顾问》


    第(2/3)页

    果然,秦有福稍微整理了一下以后,开口说道:“想来杜大人听见我跟刘黑子的对话,多少已经想明白了些道理了,不是我不愿意说,只是有些东西下官还没有想得透彻,正好跟杜大人探讨一下。”秦有福知道,只有凡是留一线,把功劳多让些出去,别人才不会找自己的麻烦。再说了,反正秦有福是打算辞官了的,把这些功劳都让出去又怎么样?这会多交好一些朝廷中的大员,将来自己当了老百姓,万一碰上些不顺心的,找人告状都方便点。

    一听秦有福这话,杜斟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心里一边夸秦有福上道、懂做人,嘴上一边谦虚着:“秦大人哪里话,本官虽然痴长几岁,但是长年劳于公务,对一些具体的事已经不那么熟悉了,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向秦大人讨教两招,也免得将来贻笑大方,让人说成不上进的。”

    “杜大人说笑了,下官何德何能,怎么敢配得上杜大人讨教二字,只不过是有些心得,拿出来请杜大人指点一番而已。”秦有福也算当了那么久官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反正有一点肯定差不了,无论怎么有本事,谦虚一点都是对的。

    “好、好、好。”杜斟开心了,他知道秦有福是真打算将功劳让出来了,当然满口答应:“不敢说指点,秦大人有话但说无妨。”杜斟一边说,一边提醒自己要小心记下来,毕竟这东西已整理出来,可就是自己的功劳了。不对,不全是自己的,还得把星纳大人和秦有福也算进来,这样保险一些。

    秦有福才懒得管杜斟是怎么想的呢,刚才那一番客套话都快把秦有福那点有限的底子给榨干了,在让他这么文绉绉的说话,他都能郁闷死。

    “杜大人,想来您也知道,着机枪和燧发火铳是我为了跟我岳父熊赐履打赌搞出来的东西,当时时间很紧,这些机枪什么的又没个准头,只能靠大面积射击才能起到效果,所以逼得我不的不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机枪来。一开始我也碰上了工部目前的问题:大家都在拼命的干活,但是效率却比较低。后来我偶尔发现,刘黑子父子两个彼此协助,一个负责磨底板,一个负责固定枪管,两个人的效率要比三个人还要高。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将整只枪全部打散,按照用工时间和工匠们的特长安排每个人负责的部分,最后再安排两个人专门负责装配和调整。就比如说锯枪管,如果每个工匠都独立完成自己所装配的机枪的枪管裁断问题,那么他就得一根一根枪管的量,锯好了以后还得仔细打磨,保证长短一样,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工匠生产出来的枪的枪管长,有的工匠生产出来的枪管短,甚至同一个工匠生产出来的两支枪的枪管都不一样长。如果我们把这个活安排给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来干,他们习惯了以后下手就有分寸得多,而且定好了尺寸,裁下来的枪管长度就会使一样的,这样一来,万一用起来的时候有那个士兵把枪管损坏了一根,只要拿出备用的换上就行,这个就可以说是标准化。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化延伸出去,只要有加工的工具,我们甚至可以让福建专门加工枪管,黑龙江有木头,我们就在当地直接加工枪托,在甘肃加工底板。别看他们拿在手里都没有用,只要送到咱们工部来,工部自然就有一帮工匠们将这些东西组装起来,这样一来,生产效率是不是会提高很多,成本也会降下来呢?”秦有福先是给杜斟灌输了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可是未来最有效的工业生产和加工手段之一,现在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推广普及开来,受益的可不是一个两个的。

    “好!”杜斟一直留心的听着秦有福的话,别看道理简单,但是若真能实施起来,那完成任务简直是太简单了。工部别的部队,手上的匠户是多的,到时候将加工的地区隔开些,就像秦有福说的那样,给他来个天南地北的,一个地方只负责加工一种零件,就不用担心武器流失的问题了。

    “秦大人真是大才,你这个标准化的办法一出来,今后我大清生产复杂急需的东西,就用不着各地府道县将匠户全都集中送到京城了,只这一项就能节约大量费用。”杜斟算是想明白了,原来皇上并不是把秦有福给发配下来的,的确是让他来督造来了,就凭别人这么一会功夫想出来的主意,就能省却了多少麻烦?难怪别人能特立独行,当上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顾问。

    “当然了,标准化的问题有一个需要非常小心的情况,就是度量衡的统一。若是我们生产大件的东西,不可能给每一处加工单位都发一个实物下去参照,即使是有实物,和可能会出现磨损或者磕着碰着的时候,万一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各地所用的尺寸又有偏差,很可能就会出现大批产品不合格导致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损失,所以我们就必须给每个地方配发统一的衡量工具,保障大家使用的工具尺寸斤两大小都是一样的,这样加工出来的东西才会都是一样的,不会有偏差。为了保证衡量物品的统一,也为了预防出现冷缩热胀的情况,这些衡具最好是每个省准备一套用最不容易发上变化的东西打造的衡具,到时候下面的单位可以在他们认为需要的时候或定期到各省的计量部门来校准。而各省的的计量衡器则定期进京到咱们工部来校准,这就可以保证标准化的事实了,也省得见面过来有什么扯皮的事。”秦有福的这番话算是灵机一动瞎掰出来的,不过多少也些道理,至少对目前来说是对的。

    杜斟是老工部了,他又这么会不知道这间事情有多重要?其实这个办法不是没有实施,只是用途病没有这么广泛。清朝一直使用白银为交易工具,为了保证各地银两的重量恒定,朝廷在各省就发下去了母称,主要是官府用来计算税银使用的,各地也可以参照校准斤两。按照秦有福的说法,工部如果率先提出标准化问题,特别是根据工部的工作性质,无疑这个标准化将掌握在工部手中,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