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日讲-《康熙国策顾问》


    第(2/3)页

    秦有福当然清楚,别看自己这回事逃过了一劫,可是皇上说的“记下来”确不是白说的,平时皇上身边总跟着经筵日讲的大臣(提前了一些),类似这样的东西是要记进起居注的,万一下再惹皇上不高兴,还就真的要打了。

    “皇上,这您也得说一下,这会饶了我多少板子,否则没有记录,下回我再犯了上面错,他们不得打死我啊?”被纳兰性德放开了以后,秦有福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赶快说明白了。

    “这个……”康熙刚想说一个具体的数字,可转念一想,这个秦有福实在不是什么老实人,与其定一个数给他,还不如换点东西来得实惠:“这个数朕就先不说了,若是你说的东西让朕满意了,免了去也不是不行的,朕还有赏。若是你说的让朕不满意,朕就给你记上一百板子!”这绝对是核威慑,绝对的大棒加胡萝卜。

    “臣明白。”秦有福连连点头,这个时候,先保住屁股再说。

    康熙面子又了,顿时舒服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手一抬:“行了,坐下说吧。”

    就这么一会,秦有福就像坐过山车一眼,大起大落的,在地上跪得腿都麻了,这下得了皇上的话,当然赶忙站了起来,照了张板凳坐下。

    “你先说说,为什么你要写三藩、平台和漕运这六个字?你这是什么意思?”见秦有福坐了下来,康熙显得漫不经心的问道。

    “什么意思?还不是你心里一直想着的?你还问我?要不是看过电视,我怎么知道是什么意思?!”秦有福心里嘀咕着,当然不敢说出来,嘴上神侃着:“这也是臣多年以来观察我朝发展情况判断的,这三条是我们大清目前需要马上理顺的东西。臣觉得,皇上忧国忧民,当然想到了这三个问题,臣不过是揣摩皇上的心思罢了。”秦有福这个马屁拍得好啊,先给皇上戴上顶大帽子,然后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弄臣,这样到时候有了麻烦也找不上他。

    “看来有福的确是个有心之人呐!难怪索额图说你是个有大才的。可你这个人有一点很让人讨厌,若不压一压,恐怕你就情愿养点猪种点玉米什么的,根本就没心思管咱大清的事。尽管你是汉人,可是你也是咱大清的子民,更是大清的官吏,你也得对得起朕。”康熙颇为感慨的说。秦有福这六个字是些到他心里去了。

    大清是坐了天下,可是这天下本是汉人,对汉人来说,皇帝即使做得再不好,也不该是满人坐上龙椅。别看现在八旗兵神勇无比,可要是天下的汉人都拧成了一股绳,满人的这个天下是坐不下去的。这也是康熙一直对三藩耿耿于怀的原因。

    康熙可以容忍有许多的王爷,这不过是国家的负担重一些而已,相对于这么大的国家,有几个王爷没什么。毕竟他们都是真刀真枪拼来的,给他们一个王爷当当,享享福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个王爷既是汉人,又手握兵权就不同了。别看现在他们老实,可毕竟远在封地,不但不好监管,万一他们要是有了异心,等哪天强大起来了,说不定这个江山就要换人来坐了,康熙当然着急。

    漕运的事就不一样了,漕运掐着整个大清的物资流通,每年为了漕运,大清不知道要花掉多少钱。如果说花钱能令漕运顺畅了也就罢了,可这些年来,漕运一直不顺,前线的粮饷运不上去,地方的税银运不上来。漕运已经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负担,要是再不整治,北方的仗就打不下去了。

    至于台湾,毕竟上面有一个明朝的小政权,虽说平时影响不大,但是他们一直存在,而且与大陆的关系密切,若是不尽快收复,不知道那一天他们就会弃船上岸,在大陆上找一个地方落脚,万一再拉出一帮反清的人来,清朝的麻烦就大了,所以,这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皇上,不是我不想说,只是我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秦有福愁眉苦脸的答到。的确,你让他怎么说么,他根本就不懂。

    “没关系,想到什么说什么,朕不怪你。”康熙听着秦有福的话,似乎只是没有理出头绪,并不是没有办法,当时就安慰着秦有福道。

    咬了咬牙,看来今天不说点什么是过不去了,秦有福心里暗暗的安慰自己,一定要淡定,要拿出村长当年发征地款的时候做报告的水平来,怎么着也得把康熙给忽悠过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