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糜汉》


    第(2/3)页

    “敌军方败,正是军心沮丧之时,现我军兵力优于敌军,丞相何不一鼓作气拿下邛都呢?

    今丞相令斥候散播我军援军源源不断之事,高定、孟获二贼本就惶恐,见我军有云集之势,情急之下势必四处求援。

    届时若朱褒、雍闿皆领军前来逆守邛都,则邛都就不是那么容易夺取的了。”

    听到李恢的担忧,诸葛亮笑着对李恢道:“吾要的正是朱褒与雍闿前来。”

    诸葛亮的话,令李恢更加不解。

    看见李恢不解的神情,诸葛亮耐心地对李恢解释起来:

    “僰道一战足以证明,彝人败之容易,歼之不易,而若不大部歼之,则南中之乱永无宁日。

    况南中诸逆互不统属,各有疆界,我军要想平定南中,诸逆不灭则不行。

    可若是一一领军前往平定,南中地势险要,瘴气横行,这又是一件颇为危险且耗时日久的事。

    逆魏蠢蠢欲动,时不我待。

    既然如此,吾不如用计将诸逆齐齐诱来,聚而歼之,毕其功于一役。”

    见诸葛亮是这番打算,李恢对诸葛亮拜服不已。

    诸葛亮见李恢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他微微点了点头。

    李恢是庲降都督,他将来平定南中之后,南中的军政要务都会是李恢署理。

    出于南中长治久安的目的,诸葛亮就得让李恢明白治理南中的诀窍在于何处。

    不久之后,禀报完所有军务的李恢便退出了诸葛亮的大帐之内。

    等李恢退出大帐之后,杨仪却又在帐外求见。

    听见是杨仪求见,诸葛亮连忙出声让他进来。

    杨仪一脸喜色的从帐外走去,他还未走到诸葛亮身前,便充满喜悦的对诸葛亮说道:

    “丞相,邓艾不久前已经领军平定黄元之乱了。

    黄元贼子当场被我军斩杀,头颅已经送往成都。”

    当听到这个喜讯后,诸葛亮的脸上也流露出喜色——他果然没看错人。

    杨仪快步走到诸葛亮身前,将一封还未开封的战报递至诸葛亮身前。

    虽然杨仪并未看过战报中的内容,但他刚刚已经从邓艾派来的信使口中得知了一切。

    诸葛亮快速接过杨仪手中的战报将其展开。

    可是当诸葛亮展开手中的战报后,他却发现他战报内有着两封文书。

    这反常的一幕,瞬间让诸葛亮警觉起来。

    诸葛亮先是不动声色地让杨仪退下,然后他便坐在主座上分别看起邓艾送来的两封文书。

    当中一封文书便是邓艾讨平黄元之乱的战报,诸葛亮不过一会就已然看完。

    可是当诸葛亮拿起另一封文书之后,他却发现这其实是一封信笺。

    诸葛亮随即展开这封信笺看了起来。

    当看完信笺中的内容之后,诸葛亮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

    这封信笺正是石苞从黄元身上搜出的,那封言明孙权将会资助南中叛乱的信。

    早在南下之时,诸葛亮便隐隐猜出南中之乱,背后有着曹魏的影子。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也是南中诸逆背后的倚仗之一。

    这孙权真是狼子野心呀!

    可是相比于孙权的狼子野心,诸葛亮更担忧的是这件事背后所带来的深层联系。

    这封信笺中只是提及孙权会出手协助南中叛军,从表面上看这好似是孙权与南中叛军之间的事。

    但诸葛亮却察觉到,孙权有这样的举动很可能是有着曹魏方面的授意的。

    不然孙权是狼子野心不错,但他也善于蛰伏。

    若没有曹魏方面的勾连,单单就自己一方的话,以孙权的性格是不会贸然插手南中的。

    况且在曹魏与南中暗通款曲的同时,孙权恰恰也插了这一手,诸葛亮不信世上会有这么巧合的事。

    由于战略眼光的不同,诸葛亮从这封信中得到的潜藏信息更多。

    可就是得到那些潜藏信息之后,诸葛亮的眉头深深的拧了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