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糜汉》
第(2/3)页
当张郃说出自己的回答之后,莫说曹丕,就连在一旁的司马懿亦不禁抬起头看向了张郃。
张郃的这番回答不是最完美的,要是司马懿被曹丕问这种问题,那么司马懿的回答肯定会比张郃更好。
但是张郃的这番回答,却是最适合他的。
议者言要稳定宛城局势,就必须以张郃为大将。
现在的曹魏的大才中,能够有信心击败汉军的或者不多。
但是要想找出能稳定一郡局势的人才,却并不困难。
既然张郃不是那个唯一人选,那么在张郃的那种过往下,当然不会有议者说这种话了。
所以曹丕口中所言的议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曹丕要的不是张郃的答案,他要的是张郃态度。
所以张郃在他的回应中,明确表明了他的态度。
而张郃的这种愿意安分守己的态度,正是曹丕所希望听到的。
因此曹丕在听完张郃的回答后,他脸上浮现起一丝喜色,他眼中审示的目光亦陡然消失。
心中已经有所判断的曹丕,终于给了张郃以他的身份本该拥有的待遇。
“张卿请入座。”
在听到曹丕的这句话后,张郃知道他已然通过了曹丕的试探。
所以他在心中长松一口气之下,缓缓来到曹丕所指向的位置上坐下。
等张郃坐下后,曹丕便当即问张郃道:“我军经襄樊一役损失惨重,军心颓丧,若贼军前来攻打宛城,张卿可有策略抗之?”
虽然张郃的忠心不能完全信任,但是张郃的能力是公认的。
而曹丕现在对张郃所问的这个问题,乃是他目前心中最忧虑的。
听到曹丕问及此事,张郃沉思了一会答道:“贼军现囤襄樊一带,若远来攻我,必心急请战,因此缘由,则我军利在不战。”
张郃的这番回答,令曹丕微微点头。
张郃是当世宿将,他的看法与刘晔、司马懿等人看法一致,这无疑让曹丕的心中又多了几分底气。
只是曹丕心中还担心着一点。
曹丕又问张郃道:“若我军固守宛城不战,敌军或许将旁攻他城。若如此,南阳不复存已。”
南阳郡之所以在天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乃是因为境内的数十县城都是富庶之县,且大多都处在紧要的位置。
之前南阳郡南方的十数县投降汉军的事,已经让曹丕忧心不已。
所以曹丕现在担心的是,汉军会在魏军固守宛城的时候,将除宛城之外的其他县城都攻打下来。
到时候魏军在南阳郡掌握的县只有宛城,那也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曹丕的这层担忧,张郃却心中早有计较。
张郃拱手对着曹丕再答道:
“贼军士气正盛,我军当以不战为本,然兵者诡道也,我军可当另择长计以制之也。
宛城附近诸县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当不会反复。若贼军转道侵略周围诸县,我军可设置游兵,定可败之。”
曹丕听到张郃说设置游兵可以击败汉军,他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勾引起来。
游兵这个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于是曹丕脸露好奇之色问张郃道:“卿口中所言游兵为何?”
见曹丕对他口中所说的游兵来了兴趣,张郃的眼神中浮现一丝得意之色。
他之所以能够在受到曹操猜忌的情况下,军职还能步步高升,靠的就是他出众的军事才能。
并且他自身的军事才能,与其他四位齐名的良将都有所不同。
在曹丕好奇目光的注视下,张郃缓缓拱手答道:
“游兵者,谓其兵无定在也。
欲组游兵,须有两备,一备为士果锐而骑超捷,二备为将勇悍而善应变。
而施用游兵者,有三法:
一法为:敌怒而迎,我引而退,敌倦而息,我临而忧;
二法为:击其左复击其右,击其前复击其后,击其懈驰而无备,令敌仓卒难救;
三法为:抄其谷食,焚其积聚,劫其辎重,袭其要城,取其别营,绝其要道;
游兵之要在于或朝或暮,伺敌之隙,乘间取利,飘忽迅速,莫可踪迹。
如此方能时而东复时而西,时而出复时而入,令敌无从招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