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是二十年前,尚且年轻的他也会和糜旸与关平一般,充满锐气的想主动出击。 但现在老将迟暮,他变得越来越保守了。 见于禁沉默,糜旸当即下令城中将校前去召集各部士卒到校场中。 糜旸的这个命令一出,在场诸将校都知道糜旸这是下定决心要主动出击了。 关平大喜,这是糜旸第一次赞同他的看法。 他急忙跟在诸将校身后,一起去召集士卒了。 而于禁因为手下无一兵一卒,所以就留在了议事厅中。 在诸将校都走后,于禁问糜旸道,“战场凶险,主簿有万全必胜之策吗?” 方才糜旸所说的那些理由,都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他要取胜。 若没有这个基础,那么一切都是枉谈。 而于禁特地等到众人都走了,才这么问糜旸,便是为了私下再提醒一次。 听到于禁这么问之后,糜旸反问于禁道,“左将军在曹操麾下多年,纵使是以兵法闻名于世的曹操,他每次征战前可有万全必胜之策?” 糜旸的话,让于禁语噎。 也不是没有,赤壁之战算不算。 但想到赤壁之战最后的结果,于禁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表示否定。 “吾虽未独立掌军过,但吾也知道,兵家之事,全无万全二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当初汉中王孤军深入定军山,于兵法而言乃是大忌,但最后是他成功拿下了汉中,从此威震天下。” “吾不敢与汉中王比拟,但亦从那事中受到启发。 兵争之事,若有可行之处,当可行之。” “今孙桓轻敌,我军有获胜之理,何不尝试?” 若是此番是吕蒙亲自来,以他的老练,将不会给糜旸任何可趁之机。 那样糜旸纵使有什么必击之理,也会想着稳妥为上。 况且糜旸也不是贪生怕死之徒。 “若我想万全,当日在江陵城中时,我大可一路游山玩水西还,不管荆州死活。 于成都中,我依然是汉中王太子四友之一。” “若我想着万全,今日我便可弃城而走,将城中所有大事委于坦之。 有吾伯父在,吾回到成都后,最多一生受囚禁之苦,但衣食、生命当无忧。” “此二举吾皆不愿为之,乃是顾念汉中王之恩德,欲以八尺长躯报之也。” 第(2/3)页